别让考试承载过多的东西
越教越难、越考越难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试”背离了它的本来意义,承载了过多的东西。
记得曾经看过一份材料,美国纽约一个小学的学生,在五年时间里,课外阅读检测了169次,这些检测既有全国的、州的,也有纽约市的、迈哈顿区的,还有学校的。这样频繁和多层次的考试,和我们的学校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却没有成为学生过重的负担,关键就在于他们的考试每次只记录完成正确率的百分比,目的是为了记录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客观考核他的能力表现,以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而我们的考试,不但要用来给学生排列名次,甄别优劣,还要用来评价老师、评价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既要和老师的评优晋级、奖金福利挂钩,也是测评学校领导“政绩”,决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考试”承载了众多不该承载的东西,变成了甄别的手段,出题者千方百计难住学生,考题越来越难,教师只能越教越难,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就只能居高不下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对待考试的结果等问题不解决,越教越难、越考越难的怪圈就不会真正消除。
但考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许多具体的操作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目前,在考试权力不可能下放到学校,高考成绩仍作为学生升学主要依据的条件下,我们的考试改革主要就是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一方面,尽可能摒弃那些单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引领中学师生从一味灌输、死记硬背和做大量习题的教学方式中得到部分解脱;另一方面,建立多种考试模式,实行分省区单独命题办法,使考试题目更加适合学生实际,或者试行一年多次考试的方法,像现在某些省区那样在夏季高考之外,增加春季高考,来尽可能减轻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