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久违的年滋味
记忆深处的年滋味是香甜美好喜庆的。在老家度过的少年时光里,一过腊月二十,娘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忙碌,平素冷清的灶房突然变得热闹起来,灶膛里木柴噼里啪啦地响着,红红的火焰将瘦弱单薄的娘那少血的脸庞映照得格外分明,大铁锅里冒出呼呼热气蒸着一笼笼的馒头和年糕,小铁锅中吱吱啦啦翻滚着数量不多的鸡鸭鱼肉,扑鼻的香味诱惑着我们这些孩子,一会儿我们会挤进早已狭窄无比的厨房,东瞅瞅西看看;一会儿又溜进存放年货的凉房,摸摸这里抓抓那里,直到爹训斥娘哄骗一番以后,才悻悻地离开,但心里就像被猫爪挠了一样,心急火燎地期盼着年夜的到来。
好不容易到了除夕,急不可耐地围坐在爹娘身旁,将一年中最好的饭食塞进肚子,便眼巴巴地等着爹娘拜完天地和祖宗后,欢呼着拥到院子里燃放几百响的鞭炮。接下来,就一人提一盏红灯笼,揣一兜的鞭炮,串来串去吵吵嚷嚷地去拜年。这时,对我这个男孩子来说,最过瘾的当数变着花样燃放鞭炮,往往是在人群集中的地方,不经意地扔一个小鞭炮,轰然炸响,引来一片惊呼,那浓烈的烟火气息更增添了年味的浓烈。
让人遗憾的是,这些留存在记忆深处的年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定居县城的实际,已经越来越远离了我的生活。这几年,虽然在旧历新年到来之前,仍赶集上店购买各种吃食,也或多或少地购置一些鞭炮,但总感觉淡淡的,了无情趣。过年那几天,不是紧赶着到上司和同事家拜访,琢磨着送什么样的礼物才能拿得出手,就是应付各种各样的饭局和酒场,为“感情”灌满一肚子酒水,到头来除了收获一身的疲惫,还真的没有什么能够让人深刻地记住,留存一辈子。即使回老家过年,也是一家老老小小齐聚电视机前看春晚,然后走马灯一样地拜拜年完成任务了事,哪还有丁点的年味?
真怀念少年时那浓浓的年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