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东一块石头
山东一块石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791
  • 关注人气:2,1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值评价”不可取

(2007-06-17 06:13:51)
分类: 教育随笔
“超值评价”不可取                          超值评价”不可取
    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抛弃了那些有损学生自尊的评价用语,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用肯定、赞扬来激励学生,学生在学校求学更舒心更快乐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赞赏过度、评价超值的现象,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会对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例,现在有些教师,不论学生回答出什么样的问题,都用“太棒了”、“你很聪明”、“回答得太好了”等过于隆重的语言来进行肯定和表扬,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赞赏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若学生回答出了极为简单、一目了然的问题,教师也给予“太棒了”之类的“超值”肯定,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惰性,长此以往,也许就会“迷失了自我”。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创新与思维的火花,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多引导,多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不是简单地看学生学习的结果。另一方面,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还要具体坦诚,真心实意。评价时,应该既有激励性的,也有指导性的,只有这样,才能既使学生在赞赏中树立信心,扬起成功的风帆;也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总是“太好了”、“很好”之类空洞的评价语言,显然没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非但不能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欲望,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再说,总是在正面的评价包围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是会弱化,也确实值得加以研究。
    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真正取得成效,显然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必须让学生能够承受,必须起到激励作用,这里面有很高的艺术,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出真正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切莫再陷入机械性当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可恶的蚊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