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暑假写的一篇旧作:怕回乡下
老家是沂蒙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一般情况下,在外工作的我都是一个月回一次老家探望父母。春节后第一次回乡下的时候,父亲对我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正月二十六晚上,村里狗吠不止,但缺少青壮年的村庄没有人敢出来打探究竟,多户人家饲养的五十多只奶羊竟被人偷得一干二净。曾经路不拾遗、民风淳朴的小山村也不安全了,感慨之余,我劝父母搬到城里和我一起居住,但执拗的父母却怎么也不同意。
三月三放风筝的日子,我第二次踏上了返乡的路途。在家里刚刚坐稳,73岁的老母亲就絮叨起来:“你去看看你七叔吧,他家的小波被机器轧去了一只手。”我惊问发生了什么事?母亲眼泪婆娑地告诉我小波在城里的一家工厂做工,刚做了不到一星期就出了事故。我急忙赶到七叔家,只见一脸蜡黄的小波躺在炕上,七叔、七婶愁眉不展地闷坐在那里。简单的寒暄后,七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了最近的遭遇:得知小波受伤的消息,七叔、七婶匆忙赶到了医院,被截去手臂的小波已经苏醒过来了,可那家工厂仅仅支付了2000元的医疗费,就借口小波入厂时间短,没订劳动合同,并违反操作规程,而拒绝继续支付治疗费用,万般无奈之下,七叔、七婶东挪西借结清了医院的费用,就把小波领回了家。看到被愁云笼罩的一家人,我只好把口袋里的300元钱默默地递给了七叔。
接下来,在清明节、端午节的时候,我又两次回老家。传到我耳中的消息,多是让人焦心和忧虑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位远房大爷突发脑溢血,因为儿子、儿媳远在广州打工,小孙女正上初中,无人在身边照顾,不治身亡,对此,村里很多像我母亲那样的老人却羡慕不已,在他们眼里,这样“无病无灾”没有住院拖累家人的猝死,竟是“前辈修来的福分”,这让我心酸了很久。
最近一次回家是在7月底,父母给我带来的消息更“惊人”:前街一位王姓人家22岁的男孩在潍坊白浪河水库淹死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后生,为了摆脱家庭的贫困,来到了城市,做最累的活,住最孬的店,吃最差的饭,拿最少的钱,这倒也能够忍受,但过早地丧失了生命,留给家人的是怎样的苦痛?这位王姓后生的父母年龄还不到50,就已经是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了。听着父母的唠叨,我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我真的有些怕回乡下了,我不知道下一次回家的时候,村里还会有什么更加不幸的变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