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称评定的故事

(2007-04-26 07:29:04)
分类: 随手涂鸦
职称评定的故事 

                         职称评定的故事

    又到了职称评定的时候了,市实验中学分到了九个高级教师名额、七个中级教师名额。为了表示公开、公平、公正,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和以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推荐打分小组,特别是第二个小组,吸收学校教研组的组长,声势浩大,对每个参评人员的证件进行审核,确定各人的名次,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因此,主管教学的郭副校长一时间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郭副校长可不是等闲人物,这位师专物理系的毕业生在做教师时,一塌糊涂,有许多学生自己明白的问题,经过他的讲解,学生就再也无法搞明白了。但郭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无论哪一级的领导批评他,无论批评得对错,他一概报以微笑。这样,过了几年,竟然被提拔为教导副主任。后又阴差阳错地做了副校长。官职提高了,脾气增长了,唯一没有见长的是他的水平。这不,他组织推荐小组开会,学习职称改革的文件,就很能见出他的水平了。他首先领着一帮人学习了职称改革办公室的文件,强调说:“职称评定,就是我们这些人说了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向我汇报。我们打出的分数就是参评教师的最终得分,我们集体负责,不允许教师查阅。”然后,他把推荐小组分成了文理两科分别开展工作。

    不一会儿,推荐小组成员王老师就向郭组长汇报:“参评的孙九成老师有数篇论文,该如何评定级别?”众人议论纷纷,大多数成员觉得孙老师教科研能力很强,教学水平很高,确实是个人才,应该按照职称评定的打分标准,给孙老师打出5分的满分。可郭组长翻看了论文后,却不以为然,他指着评分标准说:“‘发表的论文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正式刊物上已发表的论文’,孙老师的论文都是发表在报纸上的,不能作数。”推荐小组的张老师立即反驳:“孙老师的论文有发表在《光明日报》教育周刊上的,有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版上的,理所当然属于论文。”话音未落,郭组长就训斥上了:“你懂什么,孙老师是写了不少文章,可他是利用教学时间写的,也耽误了教学,影响了升学率啊,这样不顾学校大局的人怎么能晋升职称呢?”众人默然,只好把孙老师的材料搁置在一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理科组的吴老师又提出了疑问:“我们组参评的吕老师有一本主编的书和一本参编的书,到底该怎么给打分呢?”按照文件规定,主编的书在20万字以上可以打3分,参编的书可以打0、5分,吴老师深知郭组长的脾气,不敢自己做主。郭组长接过吴老师递上的书籍,用手随意翻了翻,口气轻蔑地说:“这些都是拼凑的玩意,他已经领取了不菲的稿费,我看就不要再给他加分了,大家有没有意见呀?”

    ……    ……

    如此评议了近两个小时,分数打出来了,推荐的名单中没有已经工作了十五六年、本科毕业的孙老师和吕老师的名字。倒是很意外地出现了两匹“黑马”,他们是教学近二十年只会教高一的苟老师和只教了一年高一就调到后勤工作的梁会计。对这个结果,推荐小组的人都明白,怪就怪孙老师和吕老师不会协调人际关系,尤其是没有给嗜好烟酒的郭副校长上上供,你看和郭副校长一个鼻孔眼出气的苟和梁不是顺利晋升了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