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住寂寞
我在1990年大学毕业时分配到了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那所中学离县城近30公里,建在两座大山夹缝中的平地上,校舍特别破旧,校园里满是杂草,荒凉得就像是从来没有人住过一样。特别让人气馁的是,这所学校招收的都是重点中学的落榜生,很多学生求学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混一张高中毕业证,管理难度很大。
说实话,当时我特别沮丧。在担任班主任的最初时间里,我天天垂头丧气的。让我改变态度的是那个学校里的一位老教师,他当时已经50多岁了,浑身都是病,但仍然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曾经和我有过一次长谈,他说:“学生们都是农家子弟,求学不易,我们做教师的惟一能做的就是多教他们一些人生道理。你既然已经分到了这里,与其沉沦下去,还不如通过自己的奋斗去争取好的结局。”我记住了他的话,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教学中。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们尽管很顽皮,但很可爱,只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太好。我于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空就钻研教材,就琢磨学生,很快我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那段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和史学著作,把高中三年的教材通读了一遍,写下了数十万字的备课札记。工作第三年,我教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让我欣慰的是全班53个学生没有一个辍学的,有三人考上了大学。这在那所乡村中学中,无疑是一个奇迹。参加工作的第四年,我开始了写作的历程,教学之余,把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对学生的理解、对人生的体验等都融入笔端,竟然一篇篇文章发表了。
就这样,我在那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工作了6年,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也从一个一般教师成了学校的副校长。1996年,我调到了另外一所重点中学。又过了一年,没有费任何周折,我被调入了县一中。现在,回顾往事,我很感谢在大山里的日子,若没有那段时间的厚积薄发,就没有我今天的发展。我深深地体会到,人只有耐住寂寞,才能真正有所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