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心引力短评 剧透慎点】全宇宙浩淼的孤独里 还好有你在

(2013-11-24 09:50:01)
标签:

电影笔记

随笔

文化

分类: 电影笔记

全宇宙浩淼的孤独里 还好有你在

看完《地心引力》走出电影院的时候,闺蜜问我:“地心引力和少年派你更喜欢哪个?”还没等我回答,她又接着说:“肯定是少年派。”我摇摇头。她有点惊讶:“你更喜欢这部啊?”“也没有。”一瞬间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昨晚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冬天的雨声都透着彻骨的寒冷。我的心里又涌起了一阵我不知道叫做什么的感觉,那种很多时候,尤其是下着雨的冬夜常常出现的感觉。有很多那样的晚上:独自走在水坑连连的小路,抬起头看见不远处家里的客厅亮着暖黄的灯光;离家在外一个人迎着寒风出门,街边小卖部的电视里响起了新闻联播的片头曲;或者是,躺着宿舍小小的床上,潺潺的雨声总能让我想起青岛的海风吹乱了头发,香港的山顶大雾弥漫连彼此的脸都看不清楚,西安的城墙上阳光好温暖一生原来那样漫长。就是这样的时刻,那种感觉扑面而来,我想,那大概叫做孤独。

可这孤独里并不是绝望的顾影自怜,也不是默默落泪的感伤,而是,就像《地心引力》里马特说的那样:“当我望向地球,我知道有一个人正抬起头想念我。”

很奇怪,我从来不喜欢奇幻电影,什么《哈利波特》《魔戒》《纳尼亚传奇》……没有一部我能看得下去。可偏偏看似冰冷的科幻题材,总能一击即中。这部走“硬科幻”路线的《地心引力》,好像真的有很多物理学硬伤(看了一些专业人士的分析),从“科学”的层面上它经不起推敲,但从电影从艺术的层面上来说,对内心的冲击力真是淋漓尽致。

如果真的在太空中,马特并不是一定要死的。两人在被降落伞缠绕的时候,马特是并没有向下的拉力的,瑞恩应该轻轻一拉就能把他拽回来。但在电影里,他非死不可。在极端条件下为了拯救别人而牺牲的人,永远是最能打动人的。如果马特不死,如果瑞恩幻觉里的马特是真实的,这部片子就落了俗套。两人一起齐心协力回到地球吗?这不是用来说教团结有多重要的。还是,在整个宇宙浩瀚无边的孤寂里,我承载着你,承载着全部人的生命和勇气,我要回家。

美国电影最知道怎么去俘获观众,就像《泰坦尼克》里的杰克,《环太平洋》里的黑人将军,还有这里的马特。他们let go的时候,也是观众的眼泪下落的时候。

“你真应该从这个角度看看恒河的落日,太美了。”这是我认为全片的最大泪点。

影片让人全身起鸡皮疙瘩的地方很多。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于是在船舱外部无声的沉默,伴随着无边的黑暗,让影片有了一种默片般的肃穆。还有瑞恩漂浮在空中晶莹的眼泪(事实上太空里眼泪是会粘在眼睛上的,除非故意去甩- -),那似乎是此刻绝望的唯一表达方式。当然还有影片的最后,适应地心引力的瑞恩在地面上如初生婴儿般踉跄的行走,只有到过了太空才知道,地心引力也意味着“家”。

所以你要我怎么选择呢。它和少年派是那样不同,可是它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那么相同。

在绝望的时候,孤独是不能作为武器的,只有信仰才可以。

全宇宙浩淼的孤独里,还好,你在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