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道堰·小丹河·九府坟

(2007-12-07 08:59:25)
标签:

人文/历史

历史品文

分类: 历史品文
 

    九道堰·小丹河·九府坟

    相传始于秦汉时期。古人在丹河出山口用竹篓填装卵石筑成九道挡水堰,以提高水位灌溉两岸农田,史称“九道堰” ,九道堰又称丹河引水工程。丹河发源于山西省晋城市的丹朱岭一带,自北向南穿行于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几经弯曲,终于从太行山中走出,在今博爱县月山镇九府坟一带为出山第一站。清乾隆五十四年版《怀庆府志》卷七河渠篇记载:“丹河在河内县西北,由方山入境,出山东南流二十五里为九道堰,分二十三渠。堰之北东,一水东出,为小丹河。故土人呼南流者为大丹河,云河由九道堰下屈而西,迤南而折东,经清化镇西,又东至北金村汇于沁。”从当年的《丹水河渠全图》上可以看到,由丹河向两岸引出的“二十三渠”中,有东民渠、西民渠连同清化城南的“二十四泉”泉水一起汇入小丹河,构成了卫河漕运的主要水源。史书记载,古代怀川人民为解决小丹河漕运与农田灌溉的用水矛盾,“每岁三月初,用竹络装石,横塞诸渠,使水归小丹河,入卫济漕,留涓滴之水以灌地。至五月尽,重运过完,则开诸渠,用竹络装石塞小丹河口,以防山水漫溢,士民称便”。丹河现年均流量11.1立方米/秒。在沁阳、博爱的交界处通过怀川平原的丹河,汇入沁河后,扑向黄河母亲的怀抱。

    据史料记载,隋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开凿了大运河。《隋书·炀帝纪上》记载: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区西南隅)。”永济渠是在曹魏旧渠的基础上,利用部分天然河道建成的。它引沁水往南与黄河贯通,北分沁水一部分向东通过长明沟(即后来的小丹河、运粮河)、吴泽陂(在今河南省获嘉县境内),与清水相连,经汲县,流到宿胥故渎(今卫辉市小河口),“又立淇门以通河东北行(《初学记》卷六)。意是在淇门开口开挖新渠引水,向东北流去,往下又与白沟相接,得九河之故道,从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临河(今浚县东)、内黄、魏(今河北省大名西)、馆陶、永济、临清、清河、武城、长河(今山东省德州)、东光、南皮、清池(今沧县东南)等地,至今天津附近,再西北行,最后到达涿郡所在地蓟城(今北京城区西南隅)。至610年完成,全长约1000公里。

   当初曹操发展河北水运时,开挖了白沟,其渠首工程是“遏淇水入白沟”。隋炀帝的新渠与曹操旧渠相比,有两个重大改进:一是沁水源远流长,远比淇水水源丰沛,因此引沁水通航更为通畅。二是旧渠在白沟、黄河之间筑有枋堰,由沟入河或由河入沟,舟船都必须盘坝或换船,这就大大降低了通航能力。新渠在渠口建有分水工程,舟楫可以直接出入河渠,这就大大提高了通航能力。

建国初期,在漳卫河流域查勘报告中,曾提及卫河干流上源西起河南省博爱县皂角树,这是原运粮河的起源处,和历史上‘引丹济卫’的上口九府坟接近,是以运粮河为干流和合河镇以下的卫河相接,按‘河源唯远’的观点而定的卫河河源。后来,由于将运粮河改道,以大沙河为卫河上游的干流,而大沙河的河源可上溯至河南省焦作市境内。

   九道堰,是隋朝大运河永济渠的上游发端。小丹河由九道堰起源,经九府坟向东到月山寺南侧的“竹坞”(今博爱县月山镇、许良镇一带),然后南下穿过博爱县城西关,再经太子庄,在唐村千载寺龙头桥西侧与自西向东的南横河交汇后,向东横穿武陟宁郭、焦作高新区、修武等地滚滚东去。这就是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运粮河。清朝乾隆皇帝在《清化镇》诗中说:“清化近覃怀,沟渠引丹水。顿觉风物佳,西成颇物美。”在《驻跸竹坞》诗中说:“竹坞覃怀胜,清秋税六参。筠篁突淇澳,风景似江南。”

    笔者17年前被分配到月山工作时,就对丹河、运粮河、九府坟、月山寺等十分感兴趣,曾多次到丹河、运粮河河道去察访。关于九府坟的来历,听到两个传说:一说是当年运粮河两岸有九个知府勾结起来,骗取贪污皇粮,数量巨大,皇帝震怒,下诏将九个知府查办,押解到怀庆府受审、处决,并将他们埋葬在太行山脚、丹河九道堰和运粮河旁边,以警戒后任官员。另一说是相传明朝嘉靖皇帝的九弟到怀庆府一带巡察,不幸身染重病。弥留之际,他嘱咐随从,请求皇上恩准他,死后安葬于风景秀丽的丹河岸边。随从为防止墓葬被盗,便建造了八假一真九座坟莹,故名九府坟。(全文1699字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