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寻宝》专家-----丘小君印象
文\彩云轩主
一双深邃的眼睛,一付和蔼面孔,平时静如止水,但点评起陶瓷却是滔滔不绝、精彩语言层出不穷:这就是央视《寻宝》专家丘小君给收藏爱好者的印象了。其实在古玩圈子内大多数人是从他的熒屏形象认识丘小君的,并不十分了解他那不为人知的古玩人生。有的人问我,你知道丘老师情况?我很肯定回答说:“知道,而且是读他写的书步入古玩圈的”,许多人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我,期待我说出事情的原委。我认真的告诉他们:“我并没有说瞎话,我就是看那本《明清瓷器鉴定》的书步入古玩圈子的呀”。他们哈哈大笑说:“人所共知那是耿宝昌先生成名之作呀,你怎么安在丘小君身上了”。我说:“这正是我真正了解他的地方,请大家打开《明清瓷器鉴定》的523页后记部分看看,上面明确的写着:“本书由作者主持,丘小君、陈华莎女士参加共同整理而成。

耿宝昌著,丘小君、陈华莎女士参加共同整理而成《明清瓷器鉴定》一书
幕后英雄-夯实文鉴知识为成就文鉴事业一双慧眼打下坚实基础
我告诉大家,1979年丘小君从师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任副主任,故宫博物院世界著名古陶定专家耿宝昌先生,是两名入室弟子之一。1981年他作为耿先生的特别助手,在北京帮助其编撰《明清瓷器鉴定》一书,白天,耿宝昌老师根据故宫实物描绘器物断代、青花发色,瓷鉴器型及胎土鉴别,回来后丘小君老师凭记忆整理记录,收集素材,考证资料,翻阅有关档案,并将外出跟老师考考察窑口的考古资料,实物穿插其中,用以丰富书中的内容,使书中瓷器鉴定更加生动,有说服力。春去秋来,他用坚强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历时七年撰写《明清瓷器鉴定》,全书共(先是上、下册内部发行,1993正式出版)六十余万字。此书一经出版即受到文博界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指导中国文博系统人员学习鉴定的工具书,是明清瓷器鉴定的标准鉴定教材、必读书。亦是“耿氏鉴定法”的范本。从此,耿宝昌的名字走进了文博界和古玩收藏者心中,而丘小君却依然默默无闻做着自已的学问,从不在人前以编写《明清瓷器定》自豪,夸大其词。总是在人前谦虚的说:“是耿老师一生精心之作呀”!正是他的默默无闻,不求功名,甘当幕后英雄的精神,使他在丰富的实践中練就一双慧眼,为日后成就一番文博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十年代初,我国出现仿古之风,这对在文物店负责收购工作的丘小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当时不少文博部门还没有认识这股仿古之风的漫延对古玩市场的冲击,而他却认识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只有勇敢面对挑战,深入市场实践,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綀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在瓷器鉴定中胸有成竹。为了解一家高仿品的制造过程,丘小君跟一个造假的高手进行了接触,深入造假的工厂,与工匠同吃、同住,了解他们造假的“秘密”、使用的材料和绝招。为他日后在文物市场识别假货增加了感性知识。他深有体会的说:“不但要了解文物真品的特性,更要了解相关的仿品的一些工艺特点,这样在收藏一件东西时你心中底气足,少交不必要的“学费。
2004年,丘小君受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委托,用国家的“海外文物流失专项资金拨款”,首次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春拍中成功兢投四件珍贵中国文物,并经历周折,安全运抵中国,这一善举被海外中文媒体广为流传。受到海内外文博和古玩圈子内业内人士热议和赞扬。也正是他具有独特的“慧眼“,《华豫之门》及央视二套《寻宝》节目,特邀他做为陶瓷鉴定专家出镜,几期节目播出,其渊博的文博知识,古董鉴定水平,及其在国、内外良好的口碑,便得到各方人士的公认和肯定。给目前”信任“危机之中文博界带来了全新形象。
洁身自好-不询私情不为名所扰不为财所动
丘小君成名了,现在是文博界和古玩圈子里灸手可热的公众人物,但他始终尊从老师的教诲,当个好的文博专家要洁向自好,做光明磊落的人。他认为:“人品不正必“走眼”。他这种做人的信念对于那些打着“专家”愰子,不学无术,到处开鉴定证书,混点钱花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cctv-2《寻宝》走进盘锦现场
2009年11月28日我听说央视《寻宝》走进盘锦,丘老师也将出在现场海选。老朋友来到我家门口能不去看看吗,也是一次学习、请教的好机会,我带着一件酱釉地填刻白荷莲花梅瓶来到现场排队海选,眼看都到了下午1点多钟了,陶瓷海选现场还有很多人没有鉴定上,忙得丘老师口干舌躁,声音嘶哑。这时,他抬头看到我来了便说:“你来了怎么没说一声呀”?我说:“看你很忙,没有打扰你,请帮我看看这件东西怎样噢”。他拿过我送上的梅瓶仔细瞧,然后肯定的说:“这东西不错,是明代的典型器,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cctv-2《寻宝》走进盘锦鉴定现场
我们是老朋友,你这件东西就别入选了,留下机会给后面海选的人吧,谁让我们是老朋友呢”。我爽快的答应说:“行,我理解你哟”。“那我们拿你的梅瓶合个影,表示我认同你这件东西,好吗?。我们在人群中勿勿请别人照个像算做告别,然后他又接着忙他鉴定去了。在场的记者和维持秩序警察、围观鉴宝观众无不为丘老师高风亮节,不询私情的精神投去赞赏的眼光。我走下台来也被他一视同仁,严于侓已品德所感动。心中暗想,他的口碑果然名不虚传呀。
-
新浪网友:
2009-12-28
00:01:48
先坐沙发,再慢慢品味!
-
新浪网友:
2009-12-28
00:01:48
先坐沙发,再慢慢品味!
-
大琦宝岛:
2009-12-28
00:12:05
一双深邃的眼睛,一付和蔼面孔,平时静如止水,但点评起陶瓷却是滔滔不绝
-
艺明淄博:
2009-12-28
04:02:39
n



-
秋水惟兰:
2009-12-28
07:41:07
厚德载物啊!
-
中古斋:
2009-12-28
08:06:03
是金子总会发光,沉默是金,欣赏丘小君老师为人处世的风格,向丘老师学习
-
古宅情缘:
2009-12-28
11:54:53

厚德载物
-
-
-
春枫收藏:
2009-12-28
22:15:11
深深敬佩丘老师的人品和艺德,现在这样不为私利所动的专家不是很多了,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保持自己的良好德行,不为金钱所动,真是高尚的人,非常值得敬佩啊!
-
新浪网友:
2009-12-28
23:04:26
为丘老师不为人知的感人事例所感动;为丘老师“人品不正必走眼”的做人信念所敬重,在我们收藏界是一位最值得称颂的良师益友和最值得信赖的鉴定专家。
-
新浪网友:
2009-12-28
23:04:27
为丘老师不为人知的感人事例所感动;为丘老师“人品不正必走眼”的做人信念所敬重,在我们收藏界是一位最值得称颂的良师益友和最值得信赖的鉴定专家。
-
奉天古虫:
2009-12-28
23:06:47
老弟所言极是,应该把老师鲜为人知的经历告知天下,让众人知道一个大师的成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所走过的道路是充满艰辛和困苦的,老师才是真正从实践中摔打出来的具有真才实学的一代名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