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技能1(有答案详解)

(2012-05-08 17:15:12)
标签: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宝鸡明朗心理

心理师吕亚妮

教育

分类: 婚姻家庭咨询师

2009年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技能1

 

一、客观题(客观题共计50分,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单选题每题1分,4个备选题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多选题每题1分,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案例一】

 张先生,36岁,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总,未婚。父母是农民,家里有4个孩子,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母尚在,自己是一家唯一没有结婚的孩子。在择偶过程中,张先生强调女方要年轻漂亮,身高必须要高于165CM,毕业于名牌院校。张先生觉得自己这么多年苦苦拼搏应该有个漂亮且聪明的老婆,交谈中多次提到哥哥180CM而嫂子不到160CM,这种身高的差异常常引起别人的嘲笑。所以,自己找的爱人一定不能被别人嘲笑。张先生常认为以自己的条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优秀女友。但每每见面后,均以对方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告终。由于年龄较大,父母总是在担心。自己现在也很焦虑,有时失眠,总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内心充满困惑。为此前来咨询。

单选1:你认为该求助者遇到的问题是(  )。

A“完美恋人”形象不具体   如何与家人保持良好关系   如何与异性相处   择偶标准苛刻

单选2:你认为(  )可作为该案例的近期目标。

 分析求助者个性特征   增强求助者自我认知能力   分析求助者婚恋模式   明确求助者择偶标准

单选3:你认为(  )可作为该案例的远期目标。

 分析求助者个性特征     增强求助者自我认知能力,促进求助者的成长

 分析求助者婚恋模式     明确求助者择偶标准

多选题4

你认为还需要了解的资料有(  

 个性特征、婚恋观与互动模式     成长经历     工作经历

多选5: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需要注意的是(  )。

 给求助者营造安全的环境     以共情帮助求助者宣泄

 根据咨询师的要求进行咨询     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适时调整咨询节奏

此案例请参考三级技能教材P19-20页刘女士的案例。

单选1:你认为该求助者遇到的问题是( )。  

A“完美恋人”形象不具体      如何与家人保持良好关系  

如何与异性相处      择偶标准苛刻  

【答案】D

【讲解】很明显,这是一个择偶问题的个案,所以排除B项家庭关系问题,和C项,人际交往问题。案例中用了很多字数描述张先生对择偶的要求——年轻漂亮,高于165cm,毕业于名牌院校,漂亮且聪明。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择偶行为是:每每见面后,均以对方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告终。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配偶,而是每次都觉得对方和自己的标准不符合。所以A项是不明确择偶标准的描述不准确。张先生的问题是,他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但这样完美的人现实里非常少数,属于标准苛刻的问题。选D

 

单选2:你认为(  C)可作为该案例的近期目标。  

 分析求助者个性特征       增强求助者自我认知能力  

 分析求助者婚恋模式       明确求助者择偶标准  

【答案】C

【讲解】近期目标是咨询中收集完信息,就可以开始工作的内容。参考20页刘女士的个案,可以看到“分析求助者的婚恋模式”是排在“增加求助者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前面的”。从咨询逻辑上讲,婚恋模式是与择偶问题最直接相关的指标,所以在择偶问题的个案中,我们通常将此步列为近期目标。而且对于张先生,他的择偶标准已经够明确的了,我们不需要再帮助他明确,而是需要通过婚恋模式的分析,让他发现他的择偶标准与适合他,和他匹配的异性的特质有差异。让他能对自己的择偶标准作出更理性的判断。所以此题选C

 

单选3:你认为( )可作为该案例的远期目标。  

 分析求助者个性特征       增强求助者自我认知能力,促进求助者的成长  

 分析求助者婚恋模式       明确求助者择偶标准  

【答案】B

【讲解】当分析完张先生的婚恋模式,可以对其进行认知的调整。这和20页刘女士的情况基本吻合。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情况,有助于他更客观的调整择偶标准。

多选题4:  

你认为还需要了解的资料有(ABC)  

 个性特征、婚恋观与互动模式       成长经历       工作经历  

【答案】ABC

【讲解】影响一个人择偶观的,除了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婚恋观和沟通互动模式,工作经历也会让一个人抬高或降低自我认识,以至于对择偶标准有影响。所以此题选ABC

多选5: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需要注意的是(ABD)。  

 给求助者营造安全的环境       以共情帮助求助者宣泄  

 根据咨询师的要求进行咨询       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适时调整咨询节奏  

【答案】ABD

【讲解】对于多选题,所有咨询师需要注意的咨询原则都需要坚持,我们要挑出的是有明显问题的描述,如C项,根据咨询师的要求进行咨询,这显然违反了求助者中心的原则,咨询不是按照咨询师主观要求安排的,而是根据求助者的个案情况制定方案。所以此题排除C,选ABD

 

 

案例二:

刘先生,26岁,IT程序员。在一次婚介机构举办的联谊会上邂逅了美丽的女孩小萌,两人很快热恋了。不料交往一段时间后,小萌却提出分手,说无法忍受刘先生的爱。刘先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真心爱小萌,不过是给她打电话多一点;自己经常去公司门口等她,那也是因为太爱她,怕别的异性破坏;那次无意中看的小萌的手机短信,谁知真的有一些内容暧昧的短信,他理所当然要让小萌解释清楚。最近刘先生破译了小萌的邮箱密码,竟然看到小萌的一个大学同学给她寄来好几张照片,虽然是好几个人的合影,但每张都有同一个男人,为此刘先生追问小萌。小萌怒不可遏,认为刘先生狭隘自私,不尊重她,毅然提出分手。刘先生如五雷轰顶,仿佛又回到当年——父亲外遇,母亲吵闹,8岁的他从中斡旋,最终父亲抛下他们母子而去,那种孤独绝望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刘先生头痛欲裂,神情恍惚,茶饭不思,一心想去死一了百了。母亲发现异常,带他前来求助。

1.单选:求助者属于的依恋类型大致是(  )。

超脱型    恐惧型    平衡型    安全性   

2.  单选:咨询师对此案恰当的做法是(  )。

恋爱技巧指导                    梳理童年经历不良影响

双方有效沟通                    报告上级咨询师或转介

3.多选:求助者躯体和行为的异常表现是(  )。

头痛欲裂    神情恍惚    C狭隘自私    茶饭不思

4.多选:因求助者有自杀念头,首次咨询中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请母亲注意陪护              危机干预

请女方一起来咨询            通知求助者单位

5.多选:求助者主要问题是(  )。

控制欲强   疑心较重   缺乏安全感   自以为是

1.单选:求助者属于的依恋类型大致是(  )。 

超脱型    恐惧型    平衡型    安全性 

【答案】B

【解析】根据三级技能教材P31页的成人依恋类型,可以看出刘先生的情况比较像“对人对已都抱有消极的看法,他们会对恋爱关系产生最坏的预期。”所以可以判断出他的依恋类型属于恐惧型,担心遭拒绝,不信任别人,多疑而羞怯。

2.  单选:咨询师对此案恰当的做法是(  )。 

恋爱技巧指导                    梳理童年经历不良影响 

双方有效沟通                    报告上级咨询师或转介 

【答案】B

【解析】对案例的解决方案,需要抓住根本原因,刘先生的恋爱择偶问题,根源于他的童年经历。由于父母离婚的不良经历,让刘先生对感情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童年的创伤没有在当时解决,而遗留到成年以后。如果这个创伤不处理,无论指导恋爱技巧,还是练习沟通,都只是表面的方式,并不能解决刘先生的问题。所以,本题选B。另外,其他依恋类型的特征,也需了解。

3.多选:求助者躯体和行为的异常表现是(  )。 

头痛欲裂    神情恍惚    C狭隘自私    茶饭不思 

【答案】ABD

【解析】躯体和行为的异常表现是一种客观的临床描述,不能带有主观的判断。而C项,狭隘自私,是一种主观判断,并不是刘先生的躯体行为表现。所以此题正解为ABD。其中头疼欲裂、神情恍惚是躯体表现,茶饭不思是行为表现。

4.多选:因求助者有自杀念头,首次咨询中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请母亲注意陪护       危机干预        请女方一起来咨询        通知求助者单位 

【答案】AB

【解析】处理自杀问题,属于危机干预的领域,所以显然B项要选。另外,有自杀念头的求助者要请亲属陪同,并请亲属配合。对于刘先生来说,女友本就是一个刺激物,所以叫女方来咨询,并不能有效的降低他的自杀倾向。通知求助者的单位,也违反咨询师的保密原则。所以此题选AB

5.多选:求助者主要问题是(  )。 

控制欲强   疑心较重   缺乏安全感   自以为是

【答案】ABC

【解析】和第3题比较相似,描述问题要客观,不能以主观的判断,特别是不能对求助者“贴标签”,需要描述他客观的问题。ABC项在案例中都有所体现,但D项显然是主观的“标签”,所以不选。

案例三:

曹先生与将女士1978年结婚,1981年,他们的儿子曹鑫出生。曹鑫长大以后,喜欢上了自己姑姑家的女儿张欣,要求和张欣结婚,但遭到张欣以近亲不能结婚为理由拒绝。2003年,曹鑫听别人说自己长得不像父亲,于是追问曹先生是否亲生。曹先生也曾听人议论说曹鑫是将女士与单位同事廖先生所生,遂找到廖先生质问并得到确认。当年底,双方在曹先生家签订了一份内容为:“有关私了孩子的问题,经双方商定:廖先生10天内一次性付给曹先生40万元抚养费。此后曹先生家里出现什么事,永远不再找廖先生,孩子事一切了结”的协议书。但到期后,廖先生并未给付曹先生上述款项,曹先生的母亲知道此事后,因气生病,不久死亡。自己辛辛苦苦养了20年的儿子,忽然间发现竟然不是亲生,曹先生对丧母失儿的事实非常痛苦,因此找咨询师咨询。

1.单选题:曹鑫是(  )。

曹先生和将女士的婚生子女     将女士和廖先生的非婚生子女

曹先生和将女士的继子女       曹先生和将女士的养子女

2.单选题:如果曹鑫和张欣办了结婚登记,其婚姻属于(  )。

合法婚姻        无效婚姻       可撤销婚姻      非法婚姻          

3.单选题:曹先生的母亲死亡后,曹鑫(  )。

 属于曹先生母亲的法定继承人       不能成为曹先生母亲的受遗增人

 可以成为曹先生母亲遗嘱继承人     不属于曹先生母亲的法定继承人

4.多选题:曹先生在知道曹鑫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时候,可以(  )。

向法院提出和将女士离婚     要求廖先生承担曹鑫的抚养费

要求廖先生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在不离婚的情况下要求将女士赔偿

5.多选题:下列(   )的说法是正确的。

曹先生可以在曹鑫未成年时收养曹鑫    曹先生的母亲可以用遗嘱的方式将遗产留给曹鑫

曹鑫和廖先生子女不能结婚     曹鑫没有赡养廖先生的义务

1.单选题:曹鑫是(  )。 

曹先生和将女士的婚生子女     将女士和廖先生的非婚生子女 

曹先生和将女士的继子女       曹先生和将女士的养子女 

【答案】B

【讲解】非婚生子女,是在受胎期间或出生时(各地法律定义有别),其生父生母无婚姻关系的子女。例如依法确立婚姻关系前或婚外行为所生的子女,如非法同居、婚前性行为、姘居、通奸及至被强奸后所生的子女。曹鑫的生父是廖先生,生母是将女士,他们并无婚姻关系,而是将女士在与曹先生的婚姻存续关系内,与廖先生发生婚外性关系生下的孩子,对于曹将两人的婚姻来说,是非婚生子女。

2.单选题:如果曹鑫和张欣办了结婚登记,其婚姻属于(  )。 

合法婚姻        无效婚姻     可撤销婚姻      非法婚姻 

【答案】A

【讲解】因曹鑫与曹先生无血缘关系,也无养父子、继父子关系,所以曹鑫与张鑫无三代旁系直系血亲关系,所以根据《婚姻法》可以结婚。他们的婚姻是合法的。                                                                                                                                                                                                                                                                                                                                                          

3.单选题:曹先生的母亲死亡后,曹鑫(  )。 

 属于曹先生母亲的法定继承人       不能成为曹先生母亲的受遗增人 

 可以成为曹先生母亲遗嘱继承人     不属于曹先生母亲的法定继承人 

【答案】D

【讲解】曹鑫是将女士和廖先生的非婚子女,所以与曹先生没有血缘关系,与曹先生的母亲也就没有亲属关系。所以不属于她的法定继承人。此题选D

4.多选题:曹先生在知道曹鑫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时候,可以(  )。 

向法院提出和将女士离婚     要求廖先生承担曹鑫的抚养费 

要求廖先生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在不离婚的情况下要求将女士赔偿 

【答案】ABCD

【讲解】将女士和廖先生知晓曹鑫的真实身世,却隐瞒曹先生。这一行为是欺诈性抚养关系的侵权行为。欺诈性抚养关系的侵权行为在主观方面存在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主要形式,就是故意的欺诈,明知子女不是对方的亲生子女却谎称为对方的亲生子女。另一种形式是过失,即配偶一方不知道所生的子女为对方的婚生子女,经过亲子鉴定才知道不是对方的亲生子女,这虽然不是故意所为,但是其后果还是构成欺诈,因此也应当负有侵权的后果责任。

  欺诈性抚养关系侵权行为的主体,究竟是配偶一方,还是包括被抚养人的生父?这要看究竟是单方还是双方当事人有过错:如果仅仅是配偶一方进行欺诈,而被抚养人的生父根本不知情,则不构成共同侵权,仅仅是实施欺诈的配偶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被抚养人的生父亦知情,共同进行欺诈,则构成共同侵权,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例如,配偶一方对被抚养人的真实亲子关系是事后鉴定得知的,则被抚养人的生父不能构成侵权责任。

  欺诈性抚养关系的侵权责任,主要是财产损害赔偿责任。应当赔偿的财产损失,第一是支出的抚养费损失,第二是支出的抚养费的利息损失。这两项损失都是欺诈性抚养关系所造成的财产损失的后果,应当全部赔偿。本案判决赔偿的,我看是欺诈性抚养关系所造成的抚养费损失,没有包括利息损失,这样的赔偿不够合适。

   在本案例中,将女士和廖先生两人都知情,所以应算作是共同侵权,要负连带责任,均需要对曹先生进行赔偿。ABCD四项曹先生都可以考虑。

5.多选题:下列(   )的说法是正确的。 

曹先生可以在曹鑫未成年时收养曹鑫     曹先生的母亲可以用遗嘱的方式将遗产留给曹鑫 

曹鑫和廖先生子女不能结婚     曹鑫没有赡养廖先生的义务 

【答案】ABC

【讲解】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都是亲生子女,子女无法选择亲生父母,他们在法律地位上是相同的,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这种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子女不能以自己对父母的亲疏好恶等看法来选择是否赡养父母,所以曹鑫有赡养廖先生的义务。廖先生没有对曹鑫进行抚养,曹先生有权追缴抚养费,但曹鑫有赡养廖先生的义务。

案例四:

李女士,25岁,因感觉丈夫不像恋爱时那么在乎自己前来咨询,希望丈夫和自己还能像恋爱时那样。据李女士自述,和丈夫刘先生结婚还不到一年,新婚时的喜悦已经慢慢淡去,她觉得生活好像不如恋爱的时候那么甜蜜了,刘先生经常忙于工作,闲下来的时候也是选择朋友在一起聚会,与自己相处和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跟刘先生说自己的感受,他却认为结婚后就该是这个样子,大家也都是这样。李女士不知道是自己的感觉出了毛病,还是应该按着这种模式生活下去。她担心这样下去,夫妻关系是不是会越来越平淡,最终婚姻出现危机。

1.单选题:该求助者的问题是(  )。

与家人关系不和     幻想与现实的落差     择偶问题     夫妻冲突

2:单选题:该案例咨询的近期目标(  )。

解决婚姻中的冲突  调整落差,积极适应婚后生活  通过专业帮助,拥有幸福婚姻  缓解自己的情绪

3:多选题:造成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个性、习惯、观念、行为的差异      婚前期望与婚后现实生活产生的落差

性别差异造成的沟通不畅      夫妻冲突

4:多选题:该如何引导求助者进行调试?(  

了解对方对婚姻生活得期望     理解和关心对方

帮助求助者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     引导求助者以积极心态走出婚姻幻想化的误区

5:多选题:对该求助者进行调适时需要注意的是(  )。

帮助求助者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      引导求助者发现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训练换位思考

给求助者足够的时间宣泄      帮助求助者分析与扩展家庭的关系,并采取干预措施

此案例是新婚磨合期问题案例,关于这类案例请参见三级技能教材P138页。

1.单选题:该求助者的问题是(  )。 

与家人关系不和       幻想与现实的落差       择偶问题       夫妻冲突 

【答案】B

【讲解】新婚磨合阶段的问题即新婚磨合期的特点,共有4种:蜜月期的浪漫、幻想和现实的摸彩,新鲜感与生活平淡的对抗以及生理唤醒被时间削弱。显然在这四个选项里,只有B符合。而且通过阅读此案例,也能感觉到李女士的问题很像是从恋爱到婚姻,浪漫幻想新鲜感都褪去,逐渐开始在个性差异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方面有所摩擦的阶段。所以是幻想与现实的落差。

2:单选题:该案例咨询的近期目标(  )。 

解决婚姻中的冲突       调整落差,积极适应婚后生活 

通过专业帮助,拥有幸福婚姻       缓解自己的情绪 

【答案】B

【讲解】近期目标,就是对个案最直接的前期处理方案。很显然,李女士的幻想与现实的摩擦,最需要介入处理,以调整幻想与现实的落差,帮助她适应新婚生活。在本案例中,李女士与丈夫并没有明显的冲突,所以A项不正确。拥有幸福婚姻,显然是远期目标,也不选。而D项缓解情绪,是和个案工作的一个步骤,并不是咨询目标,所以也不选。正解为B

3:多选题:造成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个性、习惯、观念、行为的差异       婚前期望与婚后现实生活产生的落差 

性别差异造成的沟通不畅       夫妻冲突 

【答案】ABC

【讲解】此题考察的是新婚磨合期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三级技能P140页。这里提到了两个原因:个性、习惯、行为、观念的差异与性别差异造成沟通不畅。显然AC两项要入选。但B项,婚前婚后的落差实际上也是产生求助者问题的一个原因,也需要入选。答案是ABC

4:多选题:该如何引导求助者进行调试?(  ) 

了解对方对婚姻生活得期望       理解和关心对方 

帮助求助者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       引导求助者以积极心态走出婚姻幻想化的误区 

【答案】ABCD

【讲解】调试方法只要不是错误的方法,或者与案例太无关联的方法,都需要入选。ABCD四项对此个案都有促进,所以都可以入选。

5:多选题:对该求助者进行调适时需要注意的是(  )。 

帮助求助者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       引导求助者发现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训练换位思考 

给求助者足够的时间宣泄       帮助求助者分析与扩展家庭的关系,并采取干预措施 

【答案】AB

【讲解】此题考察的是咨询时的注意事项,需要讨论的是A项帮助求助者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这是每个咨询都需要做的工作,所以入选。B项,让求助者了解每个人的个性、习惯、行为方式的形成,都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有关,彼此进入婚姻的两个人,需要彼此理解来自不同家庭的习惯,换位思考。这是对李女士不能接纳丈夫的兴趣习惯的重要调适方法。而C项,求助者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但在咨询中,我们并不是任由求助者去宣泄的,不是他想宣泄多久就宣泄多久的,问题出在“足够”两个字上,更适合的描述是“给求助者一定的时间宣泄”;另外,在本案例中,李女士对自己的婚姻有点失望,对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相处方式有些困扰,但并不至于积攒很大的情绪,所以疏导一下即可,不至于到宣泄。另外D项,本案例不涉及扩展家庭的问题,所以也无须放大去干预。所以此题正解为A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