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大坝阻断鱼类回流产卵 中华鲟撞坝寻死
三峡大坝蓄水以来,长江鱼类的生存和繁衍面临考验。大坝阻断了鱼类回流产卵的通道,造成不少逆流而上产卵的鱼类撞坝而亡。而长江珍稀动物白豚、中华鲟、长江鲟、江豚和胭脂鱼等,数量更是明显减少,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数量更由过去每年五千条减少到三佰条。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湖北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主任刘灯红介绍说,三峡大坝从2003年下闸蓄水以来,长江水温有所下降,泥沙量逐渐减少,河流周年径流量改变。在夏季泄洪时,江水中的氧气、氮气气体含量发生了变化,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泄洪越多的年份,对鱼类的引响越大。由于“变江为湖”,许多适合急流生长的鱼逐渐向上游迁移,进而改变了鱼类种群的结构
据悉,最重要的是,葛洲坝、三峡大坝的建设,阻断了鱼类回流产卵的通道,造成不少逆流而上产卵的鱼类撞坝而亡。据统计,中华鲟的生存空间已有原来的800公里江段和16个不同区域压缩到一个面积狭小的区域,而其群数量也从过去的3000-
5000尾左右,减少到目前不足300尾了。中科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魏卓博士也表示,三峡刚畜水时,洞庭湖的水位下降一到两米,目前水位已降至五米,很多小支流出现干涸、断流,鱼业资源越来越少。加上今年上游出现了汛期性干旱,很多渔民在长江水域已经打不到鱼了。以前鄱阳湖到处都是刀鲚,现在已经难觅其踪迹。
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除加大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外,还应在长江沿岸再多建些鱼类保护区,特别要加强珍稀鱼类的繁殖保护工作。
此外,在水厍调度时要考虑生态调度,尽可能减少对鱼类和水生物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