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母校厦门大学的名楼和楼名

(2011-05-27 18:15:31)
标签:

厦门大学

母校

杂谈

分类: 随想随写

昨天评论了清华大学“真维斯楼”的事,忽然想起了我的母校厦门大学那些美丽的建筑和美好的名字。

人们都知道厦门大学是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捐资建设的,但厦大没有一幢楼用他的名字命名。却有很多幢楼的名字与他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有关。http://s2/middle/4ca32f9axa43f53382061&690
   这组建筑如同海子的著名诗句: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中间最高的建筑名为“建南大礼堂”,是开大会,放电影,大型文艺演出的地方。

“建南”是福建、南安各取一字为名,福建南安是李光前先生的家乡。即使不知道这个原因,厦门地处南方,理解为“建设南方”未尝不可。

建南大礼堂左右四幢楼分别为南安楼、成义楼以及南光楼、成智楼。成义、成智是李光前先生的两位公子,也就是陈嘉庚的两位外孙的名字。我上学时这几幢楼好像是图书馆,陈列馆,展览室之类。

楼群的前面,是大操场,名为“上弦场”,再前面,就是大海了,半圆的看台,和半弯的海岸线,使操场形如拉满弦的弓,故名。据说,这里曾为郑成功水军的演武场。

http://s7/middle/4ca32f9axa43fbbd63346&690

集美楼群:

厦门集美,陈嘉庚先生故乡。如果不了解内情,“集美”的字面意义,“集各种美好”“集各种美德”也与大学精神很契合。不是吗?大学上课教室并不固定,我在“同安楼”“凌峰楼”等很多地方上过课,在集美楼上的课最多。

既是有纪念意义的地名或人名,字面意思又与大学精神相合的楼名还有“丰庭楼”(李光前先生的家族故地“丰庭乡”),芙蓉楼(一说是地名,也有说是陈嘉庚先生女儿的名字)。国光楼群(李光前先生父亲李国专各取一字),我的很多老师住在国光楼。敬贤楼(陈嘉庚先生之弟陈敬贤,为厦大的建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丰庭楼”群是当时的女生宿舍,我住在丰庭(一)330。芙蓉楼群是男生宿舍,我们班男生住“芙蓉四”。丰庭楼没什么特色,贴张芙蓉楼吧,我们上学时,芙蓉楼前芙蓉湖才刚刚开始动工。

http://s1/middle/4ca32f9axa440144c6240&690

    还有一些用典或励志的楼名:群贤楼(王羲之《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凌云楼(依山而建的研究生楼。)囊萤楼、映雪楼(出自《晋书·车胤传》的故事,有勉励学子们认真读书之意)。“笃行楼”(取自《四书》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在笃行楼住过一学期,后来改为单身教师的宿舍,我一位厦大的朋友曾告诉我,早年他曾在笃行楼见到易中天老师趿着拖鞋,穿着背心裤衩在水房洗脸。哈哈,想来那是易中天老师刚调到厦大时的情形。可惜那时我已经毕业了。)

http://s13/middle/4ca32f9axa4408246fd1c&690
    囊萤楼和映雪楼


http://s15/middle/4ca32f9axa44073bce47e&690
群贤楼。

厦门大学是陈嘉庚先生倾资捐建的,厦大的早期建筑,都是陈嘉庚先生亲自命名或亲自批准命名的。没有资料显示为什么厦门大学的建筑命名与陈嘉庚家族有关的极少,与李光前先生有关的却很多。

也许,是翁婿情深?据说(不知道真假),陈嘉庚先生与李光前先生相识是一段佳话。

一艘满载下南洋谋生的中国人的船,在海上遇到气温骤降,陈嘉庚先生见同胞们冻得瑟瑟发抖,就对服务生说:我姓陈,请给每人一条毛毯,费用算我的。服务生错听成:请给姓陈的每人一条毛毯……。乘客们便都称自己姓陈,领取了毛毯。陈嘉庚发现一位瘦弱的少年,冻得脸色铁青却没领毛毯,问为什么。孩子说:“毛毯是好心人发给陈姓同胞的,我姓李。”这少年就是李光前先生,陈嘉庚很为他的诚实感动,让少年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后来李光前先生与陈嘉庚先生的女儿相爱。李光前先生追随陈嘉庚先生,也成为一代华侨巨商,捐资教育,热心慈善,他对厦门大学的建校和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

但是翁婿关系再好,也不可能好过自己父母兄弟,陈嘉庚先生为什么不以冠名的方式,令自己和家人留芳百世呢?据我看,可能陈嘉庚先生并不看中亲疏,而更看中名字的意义。

以陈嘉庚先生捐资之巨,他想给厦门大学的楼怎么冠名,冠多少名,想来都不会有异议。但陈先生并不强行冠名,而是只选亲人名字中那些大学精神相契合的,来冠名厦门大学的建筑。这样的胸襟和命名的艺术,委实高于清华大学的“真维斯楼”。

我晒的都是陈嘉庚先生所建的老楼。这些楼看上去很美,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其设计在现在看来不尽科学合理,比如我们的宿舍比较潮湿,供水困难,每层楼只有一个卫生间,我们当时饱受其苦。厦门大学现在当然增添了很多现代化建筑。但是,厦门大学的老建筑,永远是我们心中对母校最温暖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