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前预习卡,让孩子受益匪浅

(2012-12-13 16:55:19)
标签:

学习效率

思维能力

注意力

培养孩子

方法

分类: 家有小儿初长成

 课前预习卡,让孩子受益匪浅

文:亲亲他娘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是课前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对于预习的重要性,我们曾经对孩子反复讲过,并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也许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孩子在预习过程中总是不得要领,预习起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由于懒散或者其他原因,有时干脆放弃预习,不是每课预习而是“跳跃式”预习,没有把预习的好习惯坚持下来。

        新学期以来,孩子时不时会带一张“课前预习卡”回来,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认真地对照预习卡翻阅新课文,并在预习卡上抄抄写写。我仔细一看,发现预习卡上的内容相当全面:课题、朗诵、生字新词、主要内容、相关资料、存在的疑问。在每一栏中,都有老师预先提出的问题,比如:“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了什么?”、“本课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读课文后我的感受是什么?”等等,几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智慧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导着孩子把新课文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地预习。我不由地重新审视这张小小的“课前预习卡”,并禁不住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大加赞赏。

        正如我们所料,通过这张预习卡,孩子很快掌握了良好的预习方法,并把预习当做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去完成。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预习卡引导着孩子很快对新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这样课堂上就可以紧跟老师的思路。生字新词课前就可以熟练拼写,节约了课堂时间。“相关资料”一栏需要孩子围绕课文搜集一些背景资料,这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每当查阅到课本上没有的相关资料时,孩子小小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成就感。

当然,预习的过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这恰恰也许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孩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存在的疑问”正是为出现以上问题而设立的。预习时把心中的疑问记下来,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听课,就能启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孩子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

       一张小小的“课前预习卡”,让孩子的预习过程充满乐趣,让孩子把预习变被动为主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受益匪浅。

 

妈妈的话:

      上周末,老师给家长布置的作业,谈一谈孩子使用“课前预习卡”的收获。亲亲他娘与亲亲他爹有明确分工,一般类似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都由亲亲他娘出面完成。亲亲他娘自觉责无旁贷,牺牲休闲娱乐时间敲出此文,圆满完成任务,按时上交作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