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古方,可治一切浮肿

标签:
健康收藏it文化 |
分类: 转 |
这古方,可治一切浮肿 很多人忙在去湿的路上。可谁知,有那么一群人,因为体内湿气过重,已经赶学比超,在逐水的路上了。水湿停蓄体腔,则身冷恶寒,骨节疼痛,麻痹不仁等。水湿泛溢肌肤,则眼睑、头面,四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这便是水肿病,也叫水气病的表现。浮肿是水肿病的常见证候之一,是水湿所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清代李渔《巧团圆·全节》述:“还有个病妇在外,规模态度生得极好,只是面上浮肿,身子有病。”通常来说,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便会逆而上泛,传入于脾而肌肉浮肿,正是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息,比如胸腔积液。传入肾,可引起手臂、腿部等处皮肤下水肿。故对于浮肿来说,当以补脾肾为主。宋代王璆所著《是斋百一选方》载一方,治一切浮肿。组成:吴茱萸 枳实(各半两) 赤茯苓 白术(各一两,一两为30g克)将上药分成三付。每付用水三盏,黑姜一两碎切,同煎至一盏,去滓,不分时候,分两次服,一日之间服尽。忌食咸物。以此药治人,多愈,不可轻易换方。本方实为《金匮要略》枳术汤的加味方。水饮凝聚,以致心下胃脘部位痞硬坚满 ,出现如盘样大小的块状物 ,边缘触摸起来平整光滑,边界清楚,表现为胃脘疼痛,小便不利,舌淡红,苔腻,脉沉的,可用枳术汤治疗。原文: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二两(汉代的一两又是15.6g了)。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明代大医张景岳说,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若气不能化,则水必不能利。气行则水行,气停则水聚。阳气虚衰,水不运行,停留阻滞,则营卫不利,三焦不通,导致体内水湿潴留。所以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本是气不散,气积则为水,气积不散,这是水饮痞结的原因。饮有形,故温以运化,苦以泄降。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2/02/2107/239801305_3_20220221071933304.jpeg白术和枳实均有苦甘温的性味,正可运和泄。白术倍于枳实,是因其为有名的运脾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相当强,可补正而兼破坚。枳实瞄准脾胃这个病灶,消胀逐水。遇白术,气行则结开,为里水不可下非常好的配方。所以枳术汤行气散结,健脾消腹胀,开寒饮而消水邪。服后腹中软,水湿阴寒则散。白术和枳实到了上面的浮肿方后,用量上依然是白术倍于枳实,消胃胀逐水湿,健脾祛湿,共助脾胃水湿运化。吴茱萸与枳实用量等同,性味辛苦热。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既补肝肾,又补脾胃,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效。赤茯苓与白术用量等同。味甘淡平,能行水,泻心小肠膀胱湿热,主小便不利,水肿等。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与水液代谢有直接关系。但因膀胱与肾为表里之腑腑,故肾阳之熏蒸,开阖功能,实际体现在膀胱之气化功能上。赤茯苓在本方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由上方用药可看出,四味均有运脾之效,又有利水之能,且将三焦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行脾肾之气,更行心肝胃和膀胱之气,正是“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以达治一切浮肿之目的。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2/02/2107/239801305_5_20220221071933898.jpeg 当然,浮肿是个复杂的病症,与身体很多器官的病变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生活方式,行为动作等都可能引起浮肿。中医在浮肿尤其是水气病的治疗上,更是细分症状,有非常多的针对方剂。比如枳术汤针对的症状为水气凝聚,边如旋盘。那么如果是边如旋杯,中高外低,治疗方法便也不同了。这便是本方所述功效:治一切浮肿,水气亦可治。重点是在浮肿上的原因。这古方,可治一切浮肿! 夏天湿气重,很多人忙在去湿的路上。可谁知,有那么一群人,因为体内湿气过重,已经赶学比超,在放水的路上了。 水湿停蓄体腔,则身冷恶寒,骨节疼痛,麻痹不仁等。 水湿泛溢肌肤,则眼睑、头面,四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 这便是水肿病,也叫水气病的表现。
故浮肿是水肿病的常见证候之一,是水湿所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 清代李渔《巧团圆·全节》述:“还有个病妇在外,规模态度生得极好,只是面上浮肿,身子有病。” 通常来说,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水不归经,便会逆而上泛,传入于脾而肌肉浮肿,正是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息,比如胸腔积液。传入肾,可引起手臂、腿部等处皮肤下水肿。 故对于浮肿来说,当以补脾肾为主。 《是斋百一选方》载一方,治一切浮肿,水气亦可治。 组成:吴茱萸 枳实(各半两) 赤茯苓 白术(各一两,一两为15.6克) 将上药分成三付。每付用水三盏,黑姜一两碎切,同煎至一盏,去滓,不分时候,分两次服,一日之间服尽。忌食咸物。以此药治人,多愈,不可以常药轻易之。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6/2607/164497908_2_20190626075216471 此方实为《金匮要赂)枳术汤的加味方。 水饮凝聚,以致心下胃脘部位痞硬坚满 ,出现如盘样大小的块状物 ,边缘触摸起来平整光滑,边界清楚,表现为胃脘疼痛,小便不利,舌淡红,苔腻,脉沉的,可用枳术汤治疗。原文: 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 明代大医张景岳说,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若气不能化,则水必不能利。气行则水行,气停则水聚。阳气虚衰,水不运行,停留阻滞,则营卫不利,三焦不通,导致体内水湿潴留。 所以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本是气不散,气积则为水,气积不散,这是水饮痞结的原因。饮有形,故温以运之,苦以泄之。 白术和枳实均有苦甘温的性味,正可运之泄之。 白术倍于枳实,是因其为有名的运脾药,入心、脾、胃、肾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相当强,可补正而兼破坚。 枳实归脾、胃经。瞄准脾胃这个病灶,消胀逐水。遇白术,气行则结开,为里水不可下非常好的配方。此方行气散结,健脾消腹胀,开寒饮而消水邪。 服后腹中软,水湿阴寒则散。 白术和枳实到了这个浮肿方后,用量上依然是白术倍于枳实,消胃胀逐水湿,健脾祛湿,共助脾胃水湿运化。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6/2607/164497908_4_20190626075216612 吴茱萸与枳实用量等同,性味辛、苦,热。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既补肝肾,又补脾胃,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效。 赤茯苓与白术用量等同。味甘,淡,平,归心、脾、膀胱经,能行水,泻心小肠膀胱湿热,主小便不利,水肿等。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与水液代谢有直接关系。但因膀胱与肾为表里之腑腑,故肾阳之熏蒸,开阖功能,实际体现在膀胱之气化功能上。赤茯苓在此方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由上方用药可看出,四味药均有运脾之效,又有利水之能,且将三焦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行脾肾之气,更行心肝胃和膀胱之气,正是“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以达治一切浮肿之目的。 当然,浮肿是个复杂的病症,与身体很多器官的病变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生活方式,行为动作等都也可能引起浮肿。中医在浮肿尤其是水气病的治疗上,更是细分症状,有非常多的针对方剂。比如枳术汤针对的症状为水气凝聚,边如旋盘。那么如果是边如旋杯,中高外低,治疗方法便也不同了。这便是此方所述功效:治一切浮肿,水气亦可治。重点是在浮肿上的原因。 一个提醒:本文重在分享,医家讲究辨证施治,用药请咨询医生。 方|枳术汤 〖枳术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耎,即当散。 从条文中我们可以得到较为直接的使用指征: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主治病机:“水饮所作”
【枳实】味苦。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藏。益气。轻身。 【术】味苦。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名医别录》【枳实】味酸。微寒。无毒。主除胸胁淡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术】味甘。无毒。主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鉴别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卷五产后门浮肿证治》:“产后肿分气水血,轻浮胀满气之形…,气肿枳术汤最效”运用此方治疗产后浮肿属于气肿的病人,枳术汤行气除胀、健脾消水,药少而力专。此时或可没有明显“心下坚”的症状,《神农本草经》言“枳实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可见其主治病所可涉及皮肤腠理。“白术主治风寒湿痹,死肌”《名医别录》“术主治大风在身面,逐皮间风水结肿。”其主治病所亦涉及表之皮肤腠理。 外科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肠黏连、肠麻痹疾病,一些医家常用枳术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来治疗,取其行气除满、增加胃肠动力的功效,疗效颇佳。 此方又常用于治疗胃下垂,这似乎与枳实下降的药势矛盾,但通过临床验证得出其确实有效,因此对于其药性、药势,部分医家出现了不同看法。
,张元素调整枳实与白术的比例、将汤改成丸而化为积术丸, 另有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的枳实导滞丸等。 指征总结 1、心下坚(包括患者自觉心下部闷胀、支顶、疼痛,范围可从心下涉及全腹。他觉可见心下膨满,触之坚实、压痛,局部或有包块、凸起。 2、水饮所作(患者存在舌润、苔厚或腻、局部聂动跳动、泛清水、小便不利、纳差、水肿等水饮指征:)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0/05/0413/189709444_3_2020050401060838 接下去让我们一起学习几个医案来加深对枳术汤的认识。 王吉善医案: 吴某,女,21岁。1977年8月16日诊。2月前因口渴,饮凉水一大碗,即感心窝部跳动,日发2∼3次,服用安定药无效,又自购天王补心丹3盒,服后悸动更甚,反增心下痞满之症。近日病情加重,日发作5∼6次,自感心下悸动慌闷难忍,脘腹痞胀,恶心欲吐,泛吐清水,食纳无味,精神欠佳,苔滑腻,脉沉缓,详审此证,当为水饮内阻,中焦失运所致。法当健脾化饮,温阳利水,方用枳术汤加味:枳实、桂枝各15克,白术20克,茯苓18克,2剂,水煎服。 二诊:悸动减轻,小便增多,但仍感腹胀不舒,纳食不香。此乃余邪未尽,脾气未复之故。处方:枳实60克,白术土炒120克,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10克,姜水送服。服后1月随访,心下动悸消失而告愈。(陕西中医1989;<3>:123)
李鲤医案:患者冯某某,女,50岁。1973年4月10日初诊。心下坚满如大盘已4年。视其局部皮色不变,而略高于四周腹壁,触之聂聂而动,面无病色,月经尚正常,脉沉滑。脉沉主里,滑为水气内停。据脉证拟用《金匮》枳术汤,行气散结,健脾消水。处方:炒枳实12克,白术12克。4剂。4月14日复诊:已觉心下舒软,与四周腹壁平。继服上方4剂,病瘥。 (河南中医1982;<1>:43) 何任医案:谢某,男,48岁,农民。1990年10月初诊。近年来脘腹胀满,食后为甚,自觉心窝下按之有坚实感,时有肠鸣,大便或艰或稀。苔白,脉细涩。当地医院X线钡餐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下垂。诊毕,何老认为:脾胃虚弱,水饮痞结。盖心下胃也,胃气虚弱,升降乏力,运化失司,遂致水饮痞结于心下所致。病与《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方证相合。治宜行气消痞,健脾化饮。枳术汤主之:枳实15克,土炒白术20克。服药7剂,症状减轻。28剂后,病已十去其九。再予原方加补中益气丸30克(包煎),继服半月而收全功。(江苏中医1994;(7>:4)
冯世纶医案 徐某,女,25岁,2007年1月4日初诊。 左下腹包块8年余。患者诉8年前曾去广东打工,由于不习惯南方水土以及饮食,出现习惯性便秘,自服果导片(2片/天)以通便。服用100片,右下腹出现一个良性包块,大小约3.5cm×5.。cm,质软,按之可移动或缩小,但不久又出现。后患者调动工作,习惯性便秘好转,但左下腹包块仍旧存在。腹部B超及腹部立卧位x线片均未见异常,其余生化检查均正常,患者为求中医治疗,慕名请冯老诊治。 现症见:形体偏胖,精神可,左下腹可见一3.5cm×5.0cm包块,质软,按之移动并呃逆,偶有牵拉感,余未见异常,食纳可,眠安,二便调,舌质淡,舌苔薄白腻,脉沉细。 综合分析:辨证属太阴病兼有水饮,予枳术汤: 枳实l0g,白术15g,苍术15g。5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2剂后,自觉包块明显减小,包块牵拉感消失,又继服3剂,左下腹包块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