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哀家大诗人余秋雨林黛玉笑谈休闲 |
分类: 围龙天下 |
文/洛朗
在中国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多少位帝王,应该差不多就有多少位的“哀家”。哀家者,通俗点,即是皇宫后主。那些与皇宫粘点边的都吃香喝辣的,也不知道那些哀家她们有什么好哀的,还口口声声自称是哀家呢?起码自己还是帝王的枕边人,不仅从物质上直接受帝王的恩赐,精神及肉体上也受帝王的恩泽。
但此刻,鄙人笔下的‘哀家’非王室之人,而是哀情感时之人,所以此‘哀家’非彼哀家也!
而说到此类“哀家”,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不知是鄙人近视的缘故,还是对历史的微知如皮毛,只能勉强拉出两位“哀家”来:一则是红楼怨女林姑娘,另一则就是当今的余秋雨先生了。

由于男权的屹立,近几千年来女性在“哀家”行列中几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也许就是互补的效果。而在今天,终于有一位男性打破了“哀家”行列中巾帼天下的格局,此人就是余秋雨先生。说实在的,本人对他的文章不太感冒,可能是本人的文学造诣浅薄的缘故吧,但偶涉其文时,对其哀功也不寒而栗。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说唐朝的杜甫不够他哀吗?鄙人认为,杜大诗人的哀不只是哀那么简单了,而是上升为一种爱的境界。他不只是停留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境界,而是将对天下苍生,国邦社稷的爱寓于对情景的哀伤中。因此,他非“哀家”,而是“爱家”!而余先生呢,一撮泥土,一块斑驳的墙坯,甚至是带有霉味的空气,都足以让他发出N个哀叹。这哀叹可穿越时空、地域界限的:从荒蛮的原始社会哀叹到现今的文明时代,从东方的儒家传统哀到西方的海洋精神,其间还要横越中亚-北非的沙漠文史。就这样一个哀叹着古今中外的男人,不代表我们男性位列于哀家行列,舍他其谁?再者,杜大诗人只能哀唐朝以前的华夏文史,而余先生则将古今中外都哀了。更重要的是,余先生可以哀杜大诗人,而杜大诗人则只有耸肩的份了。
余先生与林姑娘比起来,却是只哀不衰。他没有像林姑娘那样哀至病怏怏而英年早逝,反而让早已不惑之年的他油头粉面,红光焕发起来。这个哀家的日子过得可真是那个滋润啊。
在表现力方面,林姑娘也是难以抗衡我们的余先生的。林姑娘的满腔幽怨只能在平面的文字里向世人倾诉,但是我们的余先生不仅能够用平面文字,还通过现代的多维的立体的影像传播其忧思。就此,他让秋雨萧瑟于中国大地的四季轮回中......哀神哪,哀得连苍天都感动不已!
哎,所谓物极必反!中国男人在沉默于“感伤”的几千年后,终于有这样一位哀劲不让黛眉的余先生了.......
前一篇:枕着逝水流年的梦入睡
后一篇:你的梦落在哪里--悼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