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谈“哀家”

(2007-05-06 09:27:33)
标签:

嘻笑怒骂

分类: 围龙天下
在中国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多少位帝王,应该差不多就有多少位的“哀家”吧。哀家者,通俗点,即是皇宫后主。那些与皇宫粘点边的都吃香喝辣的,也不知道那些哀家她们有什么好哀的,还口口声声自称是哀家呢?起码自己还是帝王的枕边人,不仅从物质上直接受帝王的恩赐,精神及肉体上也受帝王的恩泽。
但此刻,鄙人笔下的‘哀家’非王室之人,而是哀情感时之人,所以此‘哀家’非彼哀家也!
而说到此类“哀家”,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不知是鄙人近视的缘故,还是对历史的微知如皮毛,只能勉强拉出两位“哀家”来:一则是红楼怨女林姑娘,另一则就是当今的余秋雨先生了。
笑谈“哀家”林姑娘的故事应该我们都能略知一二。因母病逝的接入贾府的林姑娘,没能学会史湘云的那套洒脱与无谓,总是别着心眼察言观色着过日子。不能说她孤傲,也不能说她多心,毕竟这是个人的身世及处境所决定的。处于春心萌动的她,因自己的矜持与环境的所迫,时常为恋情在哀叹“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寄人篱下的她,不仅在他人的屋檐下为自己的恋情哀叹,还感伤着周围的情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一段葬花词哀得令人心碎不已。字字幽怨,句句含哀,可谓是古今第一“哀女”。只可惜“春恨愁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未出阁身先死,可谓哀到家了,以至不能成就‘天下第一哀妇’之美誉。但哀女的境界远比哀妇的要高,只是浅涉私情就哀到身亡的修为是那些每日还要为“柴米油盐”哀叹的妇女同胞们所不能企及的。这也许就是林姑娘住进史诗般的红楼名留千史、而那些整日柴米油盐的妇女只能在生前被人称为“贱内”、“家里的”“孩子他妈”的缘故吧!
由于男权的屹立,近几千年来女性在“哀家”行列中几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也许就是互补的效果。而在今天,终于有一位男性打破了“哀家”行列中巾帼天下的格局,此人就是余秋雨先生。说实在的,本人对他的文章不太感冒,可能是本人的文学造诣浅薄的缘故吧,但偶涉其文时,对其哀功也不寒而栗。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说唐朝的杜甫不够他哀吗?鄙人认为,杜大诗人的哀不只是哀那么简单了,而是上升为一种爱的境界。他不只是停留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是将对天下苍生,国邦社稷的爱寓于对情景的哀伤中。因此,他非“哀家”,而是“爱家”!而余先生呢,一撮泥土,一块斑驳的墙坯,甚至是带有霉味的空气,都足以让他发出N个哀叹。这哀叹可穿越时空、地域界限的:从荒蛮的原始社会哀叹到现今的文明时代,从东方的儒家传统哀到西方的海洋精神,其间还要横越中亚-北非的沙漠文史。就这样一个哀叹着古今中外的男人,不代表我们男性位列于哀家行列,舍他其谁?杜大诗人只能哀唐朝以前的华夏文史,而余先生则将古今中外都哀了。更重要的是,余先生可以哀杜大诗人,而杜大诗人则只有耸肩的份了。
余先生与林姑娘比起来,却是只哀不衰。他没有像林姑娘那样哀至病怏怏而英年早逝,反而让早已不惑之年的他油头粉面,红光焕发起来。这个哀家的日子过得可真是那个滋润啊。
在表现力方面,林姑娘也是难以抗衡我们的余先生的。林姑娘的满腔幽怨只能在平面的文字里向世人倾诉,但是我们的余先生不仅能够用平面文字,还通过现代的多维的立体的影像传播其忧思。就此,他让秋雨萧瑟于中国大地的四季轮回中......哀神哪,哀得连苍天都感动不已!
哎,所谓物极必反!中国男人在沉默于“感伤”几千年后,终于有这样一位哀劲不让黛眉的余先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网络日志
后一篇:在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