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服饰图案   (转)

(2007-04-01 22:07:44)
在中国民间的服饰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但美化着服饰,还有深刻的“涵义”。其表现法大致可归纳为谐音、寓意和符号三种:
1.谐音:即借音而述意。
  如“金玉(鱼)满堂”——绣金鱼和金鱼缸。“平(瓶)安如意”——绣花瓶中插着玉如意。“三阳(羊)开泰”——绣三只羊仰望太阳。开泰是交好运的意思,羊与阳谐音,又是吉祥的祥字略体。“五福(蝠)捧寿”——绣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寿字。“六(鹿)合(鹤)同春”——绣鹿与鹤在一株常青树下,古时称天地四方为六合,鹿鹤与六合谐音,象征幸福长寿。“连(莲)年有余(鱼)”——绣娃娃莲花和鱼。“马上封(蜂)侯(猴)”——绣猴子,蜜蜂和马。“耄(猫)耋(蝶)富贵”——绣猫、蝴蝶和牡丹。耄耋二字,出于《礼记》:“七十四耄,八十四耋”,言长寿之意,且以牡丹喻宝贵。“吉(戟)庆(磬)如意”——绣金戟、磬和玉如意。“喜上眉(梅)梢”——绣喜鹊站立梅枝上。“谐音”的例子还有许多,这儿不一一赘举。
http://cn.cl2000.com/fashion/culture/images/pic81.jpg  (转)" />
鸳鸯戏水纹样

2.寓意:借一件物体或一组画面暗喻美好的事物
  如:“四合如意”——由四个云卷状的如意头组合而成的图案。象征事事如意,四合即四方之意。“三多”——由佛手、石榴、寿桃组合的图案。佛福谐音,寓意多福;石榴喻意多子,寿桃喻意多寿。“万事如意”――由两只玉如意和万字格底纹组成的图案,万字格寓意万事。“凤戏牡丹”——凤凰转头相迎盛开的牡丹。凤为百鸟之王,牡丹为富贵之花,寓意富贵吉祥。还有以鸳鸯——寓意夫妻恩爱;白头鸟——寓意夫妻白头到老;葫芦、葡萄――寓意多子;松,鹤,龟——寓意长寿;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寓意品德清高等等。在黄河流域的民间艺人中还留存着不少隐秘的寓意图案纹样,反映着本地区原始的生殖崇拜意识的遗存,如:“鱼戏莲”,“鹭鸶探莲”暗喻男女交欢。有的图案在表现手法上“谐音”和“寓意”兼而有之,如“福寿双全”,福与“蝠”谐音,寿桃比喻长寿。
http://cn.cl2000.com/fashion/culture/images/pic80.jpg  (转)" />
花纹童帽

3.符号:由于民间美术创作的观念是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统一,集体意识是一种传承已久的集体的心智,它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历史地向客体渗透,致使那些与人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客观对象逐渐固定化为观念的替代物,成为特定的符号。
  如:万字不断头。唐武则天在长寿二年采用,有吉祥万福之意。延伸绘出各种连锁花纹,意为绵长不断,富贵不断头之称。还有绣帽上的盘长。“八吉祥”(俗称八宝)之一,“盘长”象征连绵不断,纹样应用极广,有四合盘长,万代盘长、方胜盘长等多种变化。绣在鞋上的如意头:“如意”是随佛教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与灵芝、祥云相同,象征吉祥。
  还有一些民间服饰上的常见图象,虽在造型上不同于符号,实际上已经脱离现实生活的原形,通过文化传承,形成一种集体的契约,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列。如:“虎”――用于避邪和护生,“鹰”――用于镇宅;鸡――象征吉利,又吃五毒;“桃”――寓意长寿,又能作避鬼之用等。
  除以上介绍的三类以外,还有一些早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吉祥纹样,如“麒麟送子”、“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百鸟朝凤”、“五谷丰登”等。这些图案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并在现实生活中广为运用。
  中国民间服饰图案包含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它的内容十分丰富

http://cn.cl2000.com/fashion/culture/images/pic82.jpg  (转)" />
几何形套花背扇中心图案

中国旗袍的服饰图案艺术
  中国的旗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艺术创造。服饰图案多提花,并且装饰繁琐。

  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多印花,装饰简约。然而到了清代,对装饰细节的过分追求,反映了清代末期封建的社会制度。清代织物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色彩鲜艳复杂、对比度高、图案纤细繁褥。此外,旗袍大量使用花边,曾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花边最初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衣服的牢度,使衣服经久耐穿,所以花边多缀在易损部位,如领口、袖口、衣襟及下摆等处,后来渐成为一种装饰品,久而久之,蔚然成风。清代,花边的装饰功能运运替代了其实用功能。旗女的袍俗以多镶为美,到了咸丰、同治年间达到顶峰,有时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饰,几乎看

http://cn.cl2000.com/fashion/culture/images/pic79.jpg  (转)" />
团花纹背扇图案

不见原来的衣料。清末,外国面料已经开始流入中国市场,民国时声势已相当浩大,30、40年比,国外的纺织印染机械已被大量引人,锦绫一类提花织物逐渐失去市场,而印花棉布、丝绸、苎麻织物得到广泛使用。面料在纹样表现上更多地吸取了欧洲的写生技法和光影处理方法,色彩统一和谐。条格织物、几何纹织物也很受国人青睐。民国旗袍去繁就简,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袖子剪了、装饰镶滚免了。尚简的风尚由留洋女学生带回,廓形的改良也促成了镶滚等装饰的省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