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雕萝卜》教学反思 |
《雕萝卜》教学反思 长旺中心小学 钱涛涌 《雕萝卜》是江苏版教材五年级的手工课,本课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雕萝卜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让学生明白美来自生活、来自创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美术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出要“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 一、 兴趣的激发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我从试教的情况分析了学生现有的心理和情感采用了以新激趣、以美激趣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上课时,我给学生带来了许多萝卜让学生任意挑选,还特地请一位学生尝了一口,立即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教师将这一只被学生吃了一口的萝卜巧妙的添加,刀切,变成了一位可爱的娃娃。这一系列变化让学生觉的很新奇,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我在教学中展示了收集和制作的萝卜作品,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来了,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且观察它是如何做出来的,运用了哪些方法,如何巧妙的使用不同色彩的萝卜进行搭配,学生在了解美的同时也学会了制作的方法,学习了一些美术知识。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时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我还和学生一起商量了本节课的口号,萝卜变变变,越变越奇怪,并在教师演示,学生作业,学生作品展示的时候喊出来,让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兴致达到了沸点。 二、机会的创造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萝卜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学生对此较感兴趣,观察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作品的特点,演示一些制作的方法,并请学生一起参与进来解决制作中的困难,学生就会掌握得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此外,展览台的位置也很重要,要让学生观察起来毫不费力,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在本课中,我努力吸引学生上台与同学共同交流如选萝卜、吃萝卜、变萝卜等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基本上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最后让学生欣赏评价美食大师的雕刻作品,让学生把这节课延续下去,对学生的审美产生实在、持续的影响。 |
后一篇:儿童美术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