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招亲”的故事
在洪江古商城,从前有个秀才,姓蒙,人称蒙秀才。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讨不到老婆。
有一年省城赶考,破天荒考了个头名,揭榜后被一位赵员外看中,想招为女婿,未来的岳父想了解一下他的家境和打算,秀才未等问完就主动回答,并出口成诗曰:
嵩云山下是我家,千柱落脚一大厦。
门前街市车马急,院内清静不嘈杂。
七十打柴山上走,六十挑水井边行。
两只盐船河里跑,水煮淡菜味道纯。
万顷田土别人种,时常断粮闹饥馑。
娶回媳妇勤劳动,做活生意好家庭。
正常情况下与人交谈时,经常是:“讲者无意,听者有心”,但在未来岳父考察未来女婿的特定环境下,却成了“讲的有心,听者无意”,一切从好的方面去理解。
“嵩云山下是我家”一句,本来表示的就是一山里人家,不在街边,不在闹市,环境条件比较差。但末来岳父理解为“靠山雄伟,环境良好,风水上佳,是处好人家”。
“千柱落脚一大厦”一句,表示住的房舍是用茅草搭建的窝蓬,从顶到底四壁都是茅草,无法言表。但秀才就是秀才,用“千柱落脚”来形容他的家,是最形象的,夸张而不饰丑。但末来岳父呢,书呆子味道太浓,听其言而不究其实,仅从字面上去理解,一千个柱子的房子,一定是十分宽大、十分气派的富家巨宅,了不得。
“门前街市车马急,院内清静不嘈杂”两句,是秀才继续在介绍家庭环境的真实情况,虽然家门口有大路通过,过往的行人车马很多,很热闹,但没有一人一车是到他家里来的,家里是十分地弧独、寒碜和冷清。正应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古语,但末来岳父继续往美好理想方面去理解,认为在一个车水马龙的闹市环境中,“院内清静不嘈杂”,一定是一个闹中取静的深宅大院,是十分理想的家居环境。
“七十打柴山上走,六十挑水井边行。”一句,也是秀才对家庭情况的真实描写,讲的是家里靠七十岁的老爹打柴种地,六十岁的老妈挑水做饭,日子过的十分艰难。而到了末来岳父那里,却被理解为:“需要七十个人打柴种地,六十个人挑水做饭”,是一个多么气派富足的大家庭。
“两只盐船河里跑,水煮淡菜味道纯。”秀才还是在继续介绍他的家庭情况,“两只盐船河里跑”,是讲他家里喂了一双老鸭,毎天放到河里,象小船一样游来游去,生蛋后卖了买盐吃。所以,过去在乡下,各地都有把老鸭比做盐船的。两个鸭蛋换来的盐太少不够用,炒菜时只能少放盐或不放盐,所以,“水煮淡菜味道纯”。
而到了末来岳父那里,“两只盐船河里跑”却被理解为:有两只商船,贩盐做生意,规模不小啊,一定是个大户富商。“水煮淡菜味道纯”,也被理解为――讲究生活品位,少煎炸,多水煮,少盐清淡,味道纯正,讲究营养,不愧为是畗贵人家的现代生活。
“万顷田土别人种,时常断粮闹饥馑”。还是秀才继续在介绍家里的真实情况,虽然看到有“万顷田土”,但都是别人的,当然都是别人种了。自己家里少田缺地,收获的粮食不够吃,所以,也就“时常断粮闹饥馑”。但到了末来岳父那里,一门心思往好里想:“万顷田土别人种”,被理成了富豪大户,那有自己种田的,都是请了长工、雇短工帮助去种的,当然地是“万顷田土别人种”了。至于有“万顷田土”还“时常断粮闹饥馑”,也被理解为:有“万顷田土”打下的粮食,还不够吃,真是人多畜广的豪门大户哦。
在蒙秀才的诗里面,十二句话有十句是讲一个字:“穷”,赵员外却一句也没听懂听进去。到了最后谈自己的打算时。秀才只用了两句话:“娶回媳妇勤劳动,做活生意好家庭。”倒也体切实在,赵员外算是听懂了,认为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倒也是信得过、放的心的。于是老员外把心爱的闺女嫁给了穷秀才。
正如前面讲的,“秀才就是秀才”。利用功底深厚的文字功夫和未来岳父兴奋喜悦时的非正常心理巧饰其弊,轻而易举地成了赵员外的乘龙快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