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看不见雪的熊
看不见雪的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11
  • 关注人气:1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瘦子麦麦德》和雅萨尔·凯马尔

(2007-11-09 16:30:05)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经典万花楼
 《瘦子麦麦德》和雅萨尔·凯马尔
 
  《瘦子麦麦德》是土耳其现代著名作家雅萨尔·凯马尔的 代表作。
  《瘦子麦麦德》第一卷发表于 1955 年。八十年代初读了第一卷的中译本,知道凯马尔计划是写三卷的,后来一直找第二、三卷,没找到。后来有消息说第二卷是写了的,第三卷没有下落。
  《读书》1981年第12期介绍《瘦子麦麦德》:本书是土耳其当代作家凯马尔的代表作。二十六年前(一九五五),当这部小说一问世,就成了畅销书,轰动了世界文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年就把它作为“近十年世界优秀散文著作”,推荐给世界各国。目前这部著作已译成二十四种文字,再版一百多次。这本书深受土耳其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农村读者的喜爱。在土耳其农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傍晚,一位识字的人高声朗读《瘦子麦麦德》,在一旁的农民们则热烈地议论着书中的人物。
    本书第一卷展示给读者的,是一幅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初土耳其农民武装反抗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壮丽画卷。瘦子麦麦德就是这些反抗者的典型代表。
    当时,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败涂地,寿终正寝,土耳其沦于帝国主义占领军的铁蹄之下。久遭战争浩劫的人民,特别是安纳托利亚山区的贫苦农民在地主富农和高利贷者的盘剥压榨下呻吟挣扎;财富的悬殊和阶级分化日益严重,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广大贫苦农民走投无路,不得不落草为“寇”,加入“埃什克雅”(土耳其语,意为“强盗”、“高尚的叛逆者”)的行列。
    作品热情地歌颂了“埃什克雅”强盗们,成功地表现了农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无比憎恨,表现了他们反抗意识的逐渐提高,表现了他们为打破旧制度而采取坚决行动。这种思想在麦麦德的头脑中最初是自发产生的,但他开始只是为了给自己个人复仇。接着他的思想发展为仇恨所有剥削农民劳动、强占农民土地的地主老财。他已经不是为个人幸福,而是为了所有贫苦农民而斗争了。农民们也逐渐从麦麦德那里接受这个思想。小说第一卷正是以农民们的空前觉醒结尾的。
    《瘦子麦麦德》的创作深受中近东地区民间文学的影响。抒情的格调、富有诗意的人物描写、战争场面中的浪漫色彩……都来源于英雄史诗和传说歌谣等民间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这部作品中,浪漫的民间英雄史诗、歌谣、传说和批判现实主义与作家经常使用的文学手段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雅萨尔·凯马尔,原名凯马尔·戈克切利,一九二二年出生于土耳其南安纳托利亚的塞汉省农村。少年时,由于家境贫困,中途辍学,外出谋生,他的足迹遍及整个安纳托利亚半岛。他曾在地主的大庄园里当过长工、做过司书,还作过代课教师,当过兵、鞋匠、小职员等……先后从事过四十多种职业,历尽生活的磨难。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础。
  30年代末为阿达纳“人民之家”搜集民谣。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以第一部长篇小说《铁盒》成名,同年出版另一部长篇小说《瘦子麦麦德》的第一卷。小说描写土耳其南部山区的贫苦牧民麦麦德的不幸遭遇和爱情悲剧,反映了土耳其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殊死斗争。1955年后完成《瘦子麦麦德》的第二卷和《铁匠市场上的罪行》(1962)、《铁地铜天》(1963)、《长生草》(1969)、《一千头公牛的传说》(1971)等十几部小说。这些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农民和地主、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他的农村题材小说有“现代土耳其农村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
 
 
《瘦子麦麦德》故事概观:
  1925 年至 1933 年间,有一批绿林好汉活跃在托罗斯山区。 托罗斯山脉绵延千里。靠海一边,碧波潋滟,浪花飞溅。山下有深绿色的, 一望无际的丘库尔奥瓦平原,也有灰色的、贫瘠的迪肯里平原。冰雪覆盖的 托罗斯群山与贫瘠的土地最为亲近,近得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摸到。故事便发 生在迪肯里平原上。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这里的人除了相沿的传说习 俗外,外界的事一概不知。平原上有五个村庄,村里农民没有土地,这里的 一切都归地主阿布迪一人所有。
  阿布迪老爷有一张阴险的粉红色长脸,长着一对蓝绿色小眼。头上带顶 天鹅绒小帽,帽沿老是滑到他的左耳上,手里捻着大粒琥珀珠子。表面看来 他还是一个很虔诚的教徒。他住在戴伊尔缅奥克村里,这可算是平原上最大 的村庄。四周长满了带刺的灌木丛,地里也长满了荆棘。这里农民租种着阿 布迪老爷的土地,打下的粮食三分之二要归他所有。阿布迪老爷说要不是他 的恩典,所有的农民都得饿死。
  那时节,麦麦德才十一岁,自从他父亲去世后,便担负起耕地和奉养母 亲的职责。地里的荆棘像狗似地经常把他的双腿咬得鲜血淋漓,阿布迪老爷 则常常把他打得鼻青脸肿。由于无穷的灾难,麦麦德没有长成结实的小伙子。 他肩膀不宽,手脚细长,就像干树枝一样。他的脸是黑黑的,脸腮塌陷,为 此,人们在他名字前面加了两个字“瘦子”。外来的长工杜尔逊常对麦麦德 说,世上有这么一个好地方,那里不打孩子,也不让孩子耕地,田地里不长 荆棘。年幼的麦麦德多么向往这地方啊!有一回,麦麦德又被阿布迪老爷无 缘无故地揍了一顿。第二天,他在耕地时,便逃跑了。
  麦麦德爬上峭壁,翻过了一座山岭。他要去寻找那不欺侮小孩的地方。
  天黑了,他来到一个村庄。长胡子老汉苏雷曼大叔正在家门口收拾马鞍。麦 麦德上前对他说:“大叔,我想给您当放牛娃,我会耕地,我给你们干什么 活都行,请收下我吧,大叔!”苏雷曼大叔是个好心人,他看麦麦德可怜巴 巴的,被荆棘撕破的小脚上还淌着血呢,便答应把他收留下来。他要麦麦德 给他放羊,但不许把羊赶上山去,免得被山那边的阿布迪老爷发现了,把他 捉回去。
  麦麦德逃走后,村里人有过种种猜测,有人说他还活着,有的说他落水死了。  阿布迪老爷把麦麦德的母亲德涅大骂了一通。这位孤老婆子更加绝望、 伤心了。她整天不吃不喝,坐在山泉旁边,看看自己儿子的尸体会不会从水 里浮上来。长工杜尔逊安慰她,答应帮她寻回儿子。
  夏天来了。收割季节到了。麦麦德思念起母亲来。他看看天空、云彩、 大地,看看在炎热中渐渐发黄的庄稼。他在内心轻轻呼唤:“妈妈!麦子熟 了,麦粒会脱落的,没有我,现在谁替你收割啊,我可怜的妈妈!”有一回, 他在放羊时,情不自禁地把羊群赶上了山岭,他在山上眺望自己的村落。然 后,又从山上下到一片黄熟的地里。在那里,他见到同村的赫叙克大叔。赫 叙克大叔为安慰麦麦德的妈妈,回村后,便把他遇见麦麦德的事告诉她。不 久,阿布迪老爷知道了麦麦德的下落。他亲自骑马到山后,把麦麦德捉了回 来。麦收后,阿布迪老爷为了惩罚麦麦德,他取走了四分之三的麦子。同时, 宣布不许任何人支援他们母子的粮食。
  光阴似箭,麦麦德转眼间已经十八岁了。虽然他未改变瘦小的模样,但他坚强挺秀,像一株深深扎进地里的橡树。而且,他还爱上了可爱的哈切姑 娘。哈切有着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她向麦麦德的母亲学习织袜子。日子一久,她和麦麦德便织下了爱情。
  有一天,麦麦德决定和好朋友穆斯塔法去镇上走一趟。途中,他们遇上 了巨人阿赫迈特。这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农民们都带着敬意谈论到他。十六 年前,胡赛因老爷强奸了阿赫迈特的母亲,他便把仇人杀了,上山当了绿林 好汉。他经常派人给财主送去通知,勒令他们交出钱来,财主们不敢不交。 阿赫迈特便用这些钱为山区病人买药,替没有牛耕地的人买牛,给穷人送去 粮食。后来,遇到大赦,阿赫迈特便回到自己的村子。从此,他变得很善良, 走路时连蚂蚁也不敢踩死。但路见不平时,他仍然压不住胸中的怒火。当他 听说麦麦德是阿布迪老爷管辖下的农民时,他大骂阿布迪是恶棍,折磨农民 的忘八蛋。阿赫迈特身驱高大,有着黑黑的眼睛,浓浓的胡子。在他前额中 间有一块绿色的胎记。
  麦麦德和朋友来到镇上,这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对一切都感到很新 鲜。一座座高楼镶嵌着成千块玻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神话中的宫殿。 最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镇子并不属于某一个财主,所有铺子、房子也都不归 一人所有。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主人。这和他们的村子全归阿布迪老爷一 人所有大不一样。晚上,麦麦德久久不能入睡,他对世界的概念扩大了。一 位叫哈桑·翁巴什的老头还给他谈起比这镇子还要大上一百倍的马拉什城。 哈切是村里沉默寡言的奥斯曼的女儿,而她的母亲却是村子里驰名的吵 架能手。每当她看到女儿和麦麦德幽会时,她便狠毒地鞭打哈切。夜里,她 把哈切的手脚都捆住,还用几把锁把围墙的门锁上。可是,这一切都阻挡不 了他们的相爱。阿布迪老爷看上了哈切,便派媒人去为他侄子说媒。哈切不 愿嫁给阿布迪的侄子,但她父母却同意了。阿布迪老爷特地把麦麦德叫了去,要他今后不许和哈切来往,否则,就要把他撕成碎片,扔去喂狗。
  麦麦德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把嘴唇都咬破了。受到地主训斥后,他 决定和哈切一起逃走,把母亲也带走。可是,他的母亲不愿意离开家。在一 个蒙蒙的雨夜,麦麦德和哈切逃离了村子。那天,雨下得很大,他们的衣服 都被淋湿了。他们在一个山洞里第一次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阿布迪老爷听说哈切和长工麦麦德逃跑了,气得暴跳如雷。他狠狠地踢了哈切的母亲一脚,扬言要把整个村子都烧光。村里有个机灵得像猎狗一样 的瘸子阿里,他善于辨认足迹。阿布迪老爷派人把他找来,要他带路去追踪 麦麦德。赫叙克大叔怕瘸子真的使出他那看家本领,暗示他不可认真,别毁 了麦麦德的一生。开始,瘸子阿里果然装胡涂,后来,他经不起阿布迪老爷 用话刺激他:“大名鼎鼎的阿里,就这点本事吗?”阿里的虚荣心受到嘲弄, 他便沿着麦麦德逃走的足迹仔细辨认起来,而且找出了他们在山洞里过夜的 痕迹。他肯定麦麦德和哈切走得不远,就在前面的灌木丛里。于是,阿布迪 老爷和他侄子维列握着枪,往灌木丛逼近。幸好,麦麦德出逃时,也带了一 把手枪,他朝阿布迪老爷开了两枪,把他打伤了。又朝他侄子打了三枪,把 他打死了。然后,他叫哈切回家去,并当面警告地主随从不许碰哈切一根头 发。说完,他消失在黑夜中了。
  麦麦德逃到苏雷曼老爹家。请求老人家像以前那样搭救他。苏雷曼老爹 称赞麦麦德枪杀地主一事做得好。他说为了逃避政府追捕,只有上山去当强 盗了。他认识一个强盗首领叫杜尔杜,可以引荐他入伙,不过,杜尔杜不是一条好汉,而是个无赖、疯子,只能暂时跟他一阵子。然后,自己独立出来, 拉起队伍。
  第二天,他带着麦麦德上山去。一路上他叮嘱麦麦德不许打死无辜的人 或罪过不大的人,不能为了钱去行凶。如果遇到像阿布迪那样的财主,那么, 有一百个便可以干掉一百个。
  山崖上有一个巨大山洞,洞前燃烧着一堆篝火,有七八个人围着火堆在 擦枪。杜尔杜是个高个子,满脸皱纹,大大的嘴,薄薄的嘴唇,右腮上有一 条长长的伤疤,声如洪钟。他打量了麦麦德一眼,便说他同意收下麦麦德, 随即发给他一支毛瑟枪。然后,苏雷曼老爹便下山回去了。
  杜尔杜专抢过往行人,他把行人抢光后,便剥光他们的衣服,连内裤也 不剩。这使麦麦德十分反感。
  阿布迪老爷在追捕麦麦德那天晚上受了重伤。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肩胛 骨,另一颗穿透了他的左腿。他伤势稍微好转后,便把那些跟他一同去追捕 麦麦德的人都召集来,要他们作假证;说他的侄子维列是哈切亲手开枪杀死 的,而他自己则被麦麦德击倒。他要把哈切送去吃官司,并让政府去捉拿麦 麦德。瘸子阿里感到内疚,他不敢作证。阿布迪老爷便把他驱逐出村子。接 着,镇上法庭把哈切逮捕入狱。
  政府宪兵对疯子杜尔杜进行了围剿。在一次夜间行军中,他不听麦麦德的劝告,任意点燃篝火,结果被宪兵包围了。一位叫烈夫杰·恰弗什的强盗 被击倒,幸亏麦麦德冒着危险把他救了下来。然后,他们在林中和宪兵展开 了激战,当他们突破了宪兵包围圈时,杜尔杜和麦麦德都受了伤。由于饥饿 疲乏,他们都累得走不动了,只好停下来休息。麦麦德和贾巴尔则沿着狗叫 的方向去寻找食物。不远处,有牧民支起的帐篷。一位萨彻卡拉勒部族的首领凯里姆奥普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是个富有的牧民,帐篷中五色斑斓的图景使人眼花缭乱。 麦麦德和贾巴尔吃了一顿饱饭,还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临走,这位牧民首领 还送给他们两大口袋的面包、奶油和黄油。他们回到杜尔杜身边。杜尔杜一 边吃着面包,一边便打起坏主意来。饭后,杜尔杜率领强盗们出现在凯里姆奥普的帐篷前。牧民首领感到万分惊讶。杜尔杜下令要他把家里的金银首饰和钱全部交出来。然后,他按照 老办法叫他脱光衣服。老人不愿意在家人面前出丑,他以求救的目光在人群 中寻找麦麦德。麦麦德这时对杜尔杜的疯狂行为已气得发抖,他眼睛里射出 了凶狠的光芒。贾巴尔也在一旁,气得把嘴唇都咬破了。当杜尔杜再次命令 凯里姆奥普把衣服脱下时,麦麦德便把枪对准了杜尔杜,喝令他住手!否则, 他便要开枪了。杜尔杜没料到麦麦德会反抗他,他一时不知所措了。只好放 开老人,率领一帮人退走了。情愿留下来和麦麦德结伴的是烈杰夫·恰弗什 和贾巴尔。
  哈切孤独地被关在牢房里。一天,新来了一位伙伴,那是苦命的伊拉兹 大娘。伊拉兹二十岁时带着九个月的儿子成了寡妇。大伯强迫她嫁给他。伊 拉兹在苦难中把儿子勒扎抚养长大。勒扎到法庭去控告大伯,并要回了自己 的土地。狠毒的大伯则把勒扎谋杀了。伊拉兹为儿子报仇,放火烧了大伯的 家。政府便把她捉起来,关进了牢房。哈切深深同情伊拉兹大娘的不幸遭遇。 她们相处在一块,共同分担着痛苦,亲密得像母女一般。
  阿布迪老爷折磨死了麦麦德的母亲。但当他听说麦麦德已进山当了强盗,便害怕起来。每天晚上,他都要叫五六个人在房子周围给他放哨。后来, 他连村里也不敢住了,到亲戚或邻村地主家去。一天夜里,麦麦德带了贾巴 尔、恰弗什前来复仇,结果扑了一场空。恰弗什要把阿布迪老爷的两个儿子 杀掉,麦麦德却不忍心,认为孩子是无辜的。为此,恰弗什还和他闹了一场 别扭。后来,他们找到了瘸子阿里,要他去探听阿布迪老爷的下落。阿里怀 着一种将功补过的心情,乐意地接受了。
  阿里探听到阿布迪老爷住在阿克托落鲁村的村长胡赛因家,便去报告了 麦麦德。恰弗什自告奋勇要担任捉拿阿布迪的指挥。他们三人乘黑夜摸进了 村子,包围了胡赛因家。恰弗什向胡赛因喊话要他献出阿布迪老爷,回答的 是枪声。恰弗什扔出手榴弹,胡赛因害怕了,大喊不要伤了孩子,他情愿投 降。接着,大门开了,他一家老小都跑了出来。阿布迪老爷仍在屋子里顽抗, 他不停地打枪,他的枪法又快又准。恰弗什在四周放起火来,房子烧着了, 阿布迪仍不投降。这时,胡赛因老婆冲进屋里去抱箱子、毯子。最后,她又 背出一卷大被子。谁知那大被子里竟藏着阿布迪老爷。麦麦德一时没有觉察。 由于刮起了北风,火势烧得很旺,把左邻右舍都烧着了。麦麦德看着满天大 火,心里感到十分难受。当他们往山里转移时,恰弗什伤口发作,倒在半路 死了。麦麦德和贾巴尔含着泪把他埋葬了。
  阿布迪老爷从大火中逃出后,便到丘库尔奥瓦的大地主阿里·萨法老爷家躲藏起来。阿里·萨法是个老奸巨滑的狐狸,他在伊斯坦布尔念过高等法 律学校。后来,回到镇上当了律师。他勾结山里的强盗,霸占农民田地。当 他目的达到后,他又向政府告密,去收拾强盗。当阿布迪老爷向他求援时, 他便决定指使强盗头子卡拉伊泽去消灭麦麦德。这样比官军追剿更加便当。 麦麦德召集阿布迪所属五个村子的农民前来,宣布地主的土地,牲口一 切都归农民所有,而且他还扛枪保卫他们。最初农民们像木头人似地站着不 动,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人群开始骚动了,响起了一片前 所未有的喧闹声。他们向麦麦德欢呼,高兴自己有了土地,今后不再向地主 缴纳三分之二的粮食了。农民们歌舞达旦,村子上空升起了一柱高大的尘烟。 唢呐声、鼓声、欢呼声连成一片。接着,麦麦德带领农民把地里的荆棘全行 烧毁。方圆几十里的平原上都可以看到那熊熊的火光。可是,这时瘸子阿里 却带来了不好的消息。他说阿布迪老爷并没有死,逃到阿里·萨法老爷家去了,不久他将要卷土重来。原先充满着生气的喧闹声,突然变得像死一般的寂静。农民们害怕起来,各自默默地走回家去。
  强盗卡拉伊泽奉阿里·萨法老爷的旨意,要除掉麦麦德。他命令霍拉利 去探听麦麦德的下落,并引诱他来入伙。霍拉利找到麦麦德,转告了卡拉伊 泽的意思。贾巴尔早知道卡拉伊泽为地主老爷办事,这回他派霍拉利来寻觅 他们,决不会安下好心眼,他要麦麦德提高警惕。但麦麦德认为卡拉伊泽发 出了邀请,他不能胆怯不去见他。于是,在霍拉利带领下,他们朝山里走去。 当走到一个山泉边时,远远地就看到了卡拉伊泽的身影,他已设下了埋伏。 麦麦德立刻卧倒,开枪射击。贾巴尔一枪把霍拉利击毙。战斗持续到半夜。 卡拉伊泽才负伤退走。不久,他因伤势沉重,一命呜呼了。
  麦麦德和卡拉伊泽开战的消息,在瓦伊瓦伊村引起巨大的反响。因为这 一带农民最痛恨卡拉伊泽。一位八十高龄的考贾·奥斯曼大爷,称麦麦德为 “我的山鹰”,他向农民募集一些钱,骑着马,亲自到山里去见麦麦德,并 代表大家对他表示感谢。  
  麦麦德由于思念哈切,他决定冒一次险,到镇上牢房中去看望她。他选 择了一个探监的日子,找了一套破旧的土布衣服穿上,打扮成一个农民小伙 子的模样,手里拿着牧羊鞭,破帽子低低地扣在前额上,口袋里装着手枪, 朝镇上走去。他冒充是哈切的兄弟前去探监。哈切认出了麦麦德。由于宪兵 看管得很严,他们只能轻轻地互相问候,然后哈切目送着麦麦德离去。
  哈切和伊拉兹要被押送到考赞去。瘸子阿里把这消息告诉了麦麦德。麦 麦德产生了一个念头,在半路上把哈切劫走。贾巴尔反对麦麦德冒这种险。 因为在丘库尔奥瓦的大路上没有东西可作屏障,而且又是在大白天。麦麦德 执意要这样干,他说没有哈切,他活不了。瘸子阿里给麦麦德弄来了一匹马。 这天,下着毛毛雨,麦麦德自己一人隐藏在芦苇丛中,直到太阳快下山时, 押送队伍才过来。麦麦德开枪击中一个高个子宪兵,另两个吓得趴在沟里。 麦麦德把哈切和伊拉兹扶上马,领她们往山里退去。这时,瘸子阿里骑着自 己的马赶来,把坐骑让给了麦麦德,要他们在天亮前赶到阿克恰达阿山里去。 麦麦德谢过阿里,便领着哈切、伊拉兹走了。
  阿布迪老爷衰老了。他两腮深陷,脸皮松弛。麦麦德一次次出奇制胜, 弄得他寝食不安。他到处写信请求政府派兵来清剿麦麦德。他夸大其辞地说, 麦麦德要在山上成立自己的政府了。同时,他还缠着阿里·萨法老爷要他拿 主意。萨法便收买了一个老强盗卡拉·伊布拉希姆,要他带宪兵到山里去捉 麦麦德,因为伊布拉希姆熟悉山里的路径,而且了解强盗们的习性。
  麦麦德和哈切、伊拉兹正往阿里达厄山走去,宪兵在后面追击他们。但麦麦德勇敢地把他们击退了。阿里达厄山崖上有个山洞,山崖边是山鹰筑的 巢,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麦麦德三人在这里安了家。瘸子阿里表面效忠 于阿布迪老爷,暗中他便接济麦麦德粮食和用品,还给他通报消息。
  宪兵头子阿斯姆和老强盗伊布拉希姆整个秋天和冬天都在山上追捕麦麦德。可是,他们找不到麦麦德的隐藏地点。而麦麦德却自在地把山洞装饰 一新,还在洞中铺了一张绿色的地毯,这是牧民首领凯里姆奥鲁送给他的。 麦麦德在山上狩猎,还教两个女人射击,伊拉兹是个聪明学生,很快就学会 了瞄准。哈切却学不会。后来,山洞里断炊了,麦麦德便一人到村里弄粮食, 并用荆棘扫帚把自己身后的足迹扫掉,免得在雪上留下痕迹。当他返回岩洞 时,他被宪兵发现了,来不及扫除自己身后的脚印。于是,宪兵追踪而来。 在对射中,宪兵击中了麦麦德的肩膀。刚好,哈切又在这时生下了一个男孩。 伊拉兹一面照料着哈切,一面帮麦麦德装子弹。战斗持续了许久,宪兵没退 去,麦麦德子弹打光了。他站起来,走到刚出生的婴儿身边,注视着他,微 微地笑了一下,便从口袋里拿出了白手帕,扎在枪上,走出了洞口。宪兵头 子阿斯姆趾高气扬地来到洞口,要给麦麦德带上手铐。伊拉兹扑过去,从地 上掀开了包着婴儿的小毯子,怒冲冲地说:“这就是让麦麦德投降的人,你 们还自以为自己是真正男子汉呢?”阿斯姆楞了一会,说:“瘦子,我不在 这种情况下俘虏你。”说完,他仍下五夹子弹走了。
  村里的人都在谈论政府在国庆节要颁布大赦的消息。哈切听了显得格外 高兴。但宪兵们仍缠住麦麦德不放。在激战中,宪兵打死了哈切。麦麦德像 发疯似地向宪兵反扑,直到他把一个上尉打伤,宪兵才退去。伊拉兹要求把 孩子交给她抚养,她可以回到村子去,把孩子培养成一颗复仇的种子。麦麦 德同意了。于是,伊拉兹抱着孩子朝山下走去。
  政府颁布了大赦令,山上大部分强盗都下山缴了枪枝,其中包括麦麦德的伙伴贾巴尔。麦麦德在一天中午时分走到村子里,胡吕大娘见到他,便发 疯似地对他喊了起来。她说麦麦德不应该去自首,这样阿布迪老爷又会回来 骑在穷人头上。现在人们能过上平安日子,就是因为老爷惧怕麦麦德的缘故。 麦麦德一声不吭,他去找瘸子阿里,问清了阿布迪老爷在镇上居住的地点。 他便跳上马,向镇子急驰而去。
  到达镇上已经天暗了。他悄悄来到阿布迪老爷住处,用匕首挑开了门 闩,走进屋里。女人和孩子们见到麦麦德都惊叫起来。阿布迪老爷睡眼惺松 地问出了什么事?麦麦德走过去抓住他的双手摇晃着说:“老爷!我来了! 老爷!”
  阿布迪吓得魂飞魄散,麦麦德朝他的胸口放了三枪。随即他冲出屋子, 跳上马走了。宪兵们朝他背后开枪。麦麦德的坐骑像风一般飞快,天亮时分, 他回到自己的村子。他走到胡吕大娘跟前,勒住了缓绳,对她喊道:“胡吕大娘,我完成了。”说完,他调转马头,向阿里达厄山疾驰而去,像一团黑 色的云朵。
  迪肯里平原上五个村子的农民,不再向地主缴租了。因为阿布迪老爷已 经长眠地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