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隋唐风云 |
整套《兴唐传》连环画在分册编绘时,一般都是1册评书编绘成3至4册的连环画,也有编绘成2册的。据笔者的对比,《闹花灯》编绘成(1)《秦琼卖马》、(2)《秦琼发配》、(3)《大闹花灯》;《南阳关》编绘成(4)《伍建章骂殿》、(2)《南阳关》、(6)《朱灿称反王》;《贾家楼》编绘成(7)《程咬金劫皇杠》、(8)《大闹登州》、(9)《贾家楼》(10)《反山东》;《瓦岗寨》编绘成(11)《三计退杨林》、(12)《力战靠山王》、(13)《三斧定瓦岗》;《群雄会》编绘成(14)《一打瓦岗山》、(15)《罗成破陈》、(16)《二打瓦岗山》、(17)《三打瓦岗山》;《四平山》编绘成(18)《李元霸出世》、(19)《挖汴河》、(20)《杨广下杨州》、(21)《大战四平山》;《虹霓关》编绘成(22)《程咬金让位》、(23)《虹霓关》、(24)《大破铜旗阵》、(25)《对花枪》;《杨州会》编绘成(26)《杨州夺玉玺》、(27)《大唐开国》;《抢三关》编绘成(28)《单雄信招亲》、(29)《尉迟恭出世》、(30)《敬德降唐》、(31)《单雄信踩营》;《锁五龙》编绘成(32)《锁成龙》、(33)《夺襄阳》、(34)《罗成叫关》。在套书出版后期,各分册的名称也有变动,如第26册《杨州夺玉玺》原来预告是《杨州会》,又如原来第33分册预告为《罗成叫关》,实际出版时成了第34分册等。同时,在编绘过程中,还按照通常套书的惯例,对人物造型、服饰、兵器等作了统一,并把每一分册的页码都确定为126页,这在套书编绘中是不多见的。同时,还统一了每一分册的定价为0.18元,后期由于物价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不得不提价到0.20元和0.26元,使出版者原先的方案没能坚持到最后。
这34个分册的出版出是按照长篇连环画套书俗定而成的方式出版的,即不是按各分册的先后排列顺序,而是根据编绘进度的快慢为原则,先编绘好的就先出版。依照出版顺序的先后,《兴唐传》在1981年出版的有
在当时,除了曲艺出版社出版的《兴唐传》外,还有好几家出版社出版了类似的题材。如闽版《说唐前传》10分册、湘版《说唐》6分册、川版《说唐》22分册等,可是在总体规模上都没有曲艺版那么大,在人物描写、情节设置及绘画手法上了都没有曲艺版那么生动和细致。当然曲艺的《兴唐传》的编绘质量上若按精品连环套书的标准来衡量仍有一定的距离,绘画水平决的来谘是前期严谨认真;中期各显身手,画风多变;后期存在赶工应付倾向。全套34分册共有脚本作者17人,绘画作者21人。由于编绘者众多,风格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其文字脚本基本是按照评书的述说内容来编写的,与绘画结合的还是较为紧密的。那些家喻户晓的故事,英雄好汉的喜笑怒骂和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都通过文字和绘画展示在我们面前。虽然《兴唐传》整个故事虚构成份大于史实,但一些脍灸人口的故事段落和各类人物鲜明的性格还是描述的比较成功的,并且有许多绘者是以合作见长的,如傅伯星、来汶阳及王重义,季津业、生林、董健,刘戈、陈苟等,其中傅伯星、来汶阳所绘最多也最出色,两人合作了第5、14、15、16、24、26、28、33共8个分册,两人与王重义又合作绘了第1、2、4、22共4个分同,总计绘了12个分册。而且他们所绘的这些分册,无论在人物造、场景描绘、构图布局及服装、兵器、马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虽也难免有所类同,但整幅画面欣赏起来比较舒服、耐看。另外,于骏治所绘第3、6分册的绘画水平也颇见功力,特别是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构图多变,角度新颖,画面显得很有张力,能吸引你的眼球。其他诸如季源业、季津业所绘的第13、20分册,高志岳所绘的第10、17分册,谢艺所绘的第25分册等也不错。同时,《兴唐传》在封面设计上一反古典连环画套书中常用的方框式布局形式,采用通版的设计方法,以白为底,在左面绘出主图,右图为录体的隶体的分册书名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除了第9分册《贾家楼》有给人方框式的印象,其余33个分册都突破了方框式的设计模式,这在当时长篇古典连环画套书的封面设计中是不多见的。而尤以傅伯星、来汶阳等创作的封面画在色彩、构图、造型各方面均很成功,可称为上乘之作。不过,综观整套连环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像用纸偏黄、偏薄,有时一个分册中所用的纸张都不一样;部分画面印刷也不很清晰,有浓淡不匀、线条断续的情况;采用骑马平钉方法很容易锈蚀,长期保存对品相有影响,各分册间编绘水平不一致等。可是作为上世纪80年纪的一部古典长篇连环画力作,能够坚持将34册全部出齐也是不容易的,对于广大连环画爱好者来说仍是一套不可多得的连环画套书佳作。因此,我们能够拥有一套完整无缺的《兴唐传》,还是要感谢中国曲艺出版社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君不见当时的许多连环画套书,像沪版的《李自成》、津版的《元史》、闽版《说岳全传》等等不是半途夭折,就是残缺不全,给人留下许多遗憾,虽然有的在如今再版中又出齐了,但已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事了,初版的不完整造成了永远不能改变的事实,也成了广大连环画爱好者心中永远的伤痛。
目前,要集齐一套品相优良的曲艺版《兴唐传》已价格不菲,特别是最后出版的“五大缺本”更是价高得离谱。这虽存在不少市场炒作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也可反映出对这套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长篇古典连环画套书收藏价值的一种认可。因此,不管是什么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只要有人喜欢,就有其存在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自会慢慢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