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版时恰好做的是“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19岁的孙见坤被神奇的调剂到了法律专业。”看完整版文字,城妈心里觉得很惋惜也很气愤,我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国学天才却得不到应该有的教育,我不知道为什么陕西省招办不给其开个后门,是墨守陈规,还是怕麻烦?
“取其所长,培养其成才”这应该是我国大学里分班分科分系的基础思想吧?人无完人不可能全才,既然在某方面有天赋,我们就应该尊重事实,好好的培养,更何况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在国学方面有天赋的不是很多吧,八名教授很急,其实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看到这些事应该也跟着急,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难道就真得不能破格吗?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件事的时候,我想到前一阵炒作的老太太捡反倒被污蔑的事,本来是作了好事,后来却因此吃上官司了,现在做好人难,作个热心助人的人更难,当我们在马路边看到有人摔倒时,我相信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人都会去伸手扶一把,可现在为什么人们都不去这样做,都选择观望呢?因为我们都怕、怕被诡。有时候心理真得好纠结。在缺乏真诚的今天,我似乎又有点可以理解,陕西招办的这个不放人的作法了。其实他是真怕了,怕以后挡不住这个门,怕人们会因此炒作,因放口后会因此招来麻烦。难道仅因此就不去做了吗?难道就因此就眼睁睁看着一个“国学天才”被埋没吗?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真的希望孙见坤事件,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希望中国这个礼仪之邦重拾原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我真得希望将来某一天,我走到路上看见别人推着扎带车子前行的时候,我可以毫不顾虑的去帮助她。也希望她可以毫无顾虑的接受我真诚的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