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襄阳大堤由来好----一道亮词丽句铺砌的诗意长堤

(2023-03-04 08:52:21)
标签:

365

襄派教育家

文化

诗歌

大堤

分类: 人文襄樊
襄阳大堤风景由来好
一道亮词丽句铺砌的诗意长堤
襄阳大堤由来好----一道亮词丽句铺砌的诗意长堤

老龙堤位于襄阳城西、汉水南岸;西起万山,东至夫人城,全长约4.5千米,号称十里大。也有说老龙堤自万山脚下至襄阳城阊门止,全长5千米。是古城襄阳最重要又最古老的堤防工程。 襄阳城外的汉江大堤,年岁古老悠久。《襄阳府志》说:“三国时期胡烈为襄阳太守,筑堤以抗洪,是为堤所 自始。”但这恐怕是指堤防形成规模之始。实际上,筑堤史应该是同建城史差不多同步的。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就另有一说:“考襄阳古有大堤曲,是堤之设,自商周已然矣。” 顾氏断言襄阳大堤始于商周,虽没拿出详细史据,但他注意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襄阳很古的时代,就流行有“大堤曲”诗。的确,九州之内凡依水而兴的城市,应该都有堤防;但一道大堤,能引起那么多诗人为它轮番 咏唱,还在乐府诗中形成诸多具有鲜明本土色彩的专用曲名,除了襄阳,恐怕还找不出第二处。 明天顺《襄阳郡志》:“老龙堤,在县西,临汉江西河套,西抵万山,计十一里,上有老龙庙,故名。” 清同治《襄阳县志》:“相传修堤时,有老人取草曲折之形以授之,云‘如是则固’。语讫不见,人疑为老龙,堤成故以为名。” 清光绪《襄阳府志》:“堤以老龙名,不知自何时。询问士人云:堤累筑累圮,后遇一老人,折草为形,投之曰:‘堤如是筑,则固矣。’语讫,忽不见,人异之,则依草之曲折以筑,而堤乃告成。曰此固我老龙所授也,因以名堤。 确切的说,襄阳大堤是环绕襄阳城堤防的总称。 清乾隆《襄阳府志》载:“会昌元年(841),水溢坏城廓。三年 (843),山南东道节度使卢钧筑沙堤六千步,以障其暴,即唐人所称大堤也。李隙撰《徐商州碑记》云,汉水为灾,绕城筑土堤四十三里。” 由此说明,大堤之名并不是只指老龙堤,而是指环绕襄阳城堤的总称。它是由老龙堤、护城堤(又称聂公堤、寡妇堤)、襄渠土堤、檀溪长堤(又分别有冯公堤、叶公堤)等所组成。老龙堤为大堤之首。 襄阳大堤始建于何时,无从考据。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考襄阳古有大堤曲,是堤之设,自商周已然矣。”
襄阳大堤由来好----一道亮词丽句铺砌的诗意长堤

大堤曲,乐府西曲歌名,相和歌辞,内容多写男女爱情,与《雍州曲》皆出《襄阳乐》。如南朝·刘诞《襄阳乐》: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其中梁简文帝《雍州曲》中有以《大堤》为题的,为唐《大堤曲》《大堤行》所本。唐代襄阳,歌舞音乐在南朝繁盛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由《襄阳乐》而成为了《大堤曲》,专门表现男女爱情,张柬之、李白、刘禹锡、李贺等许多诗人,为《大堤曲》填写了优美的歌词,后来,《大堤曲》成为一种诗歌创作体裁。 乐府诗中的专用曲名,有“襄阳乐”“襄阳曲”“大堤曲”“大堤行”等。流传下来的诗,目前所知最早的,当属南朝宋·王诞的《襄阳乐》:
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这是组诗九首中的第一首,全诗写大堤女与来襄的扬州客商相互倾慕。自此,这道大堤便被铺下了爱情的底色,而“花艳惊郎目”的大堤女,也多次于后世诗中翩然闪现,成了堤上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襄阳大堤由来好----一道亮词丽句铺砌的诗意长堤

襄阳地处中原水陆交通要冲,到了唐代,又是州郡及山南东道的治所。其区位优越、人文荟萃、商贸兴旺、歌舞繁荣,可以说极一时之盛。游客们无论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还是向东西南北星散而去;无论是舟楫,还是车马,都绕不开那一道汉江大堤。所以这地方没办法不红火异常,成为唐人襄阳之游最向往的“打卡地”。 唐人的“打卡”,虽无法拍照片传朋友圈,但他们写下的诸多大堤诗足以传世。 首先来看本土大诗人孟浩然,是如何在《大堤行寄万七》中描绘大堤上游乐盛况的: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诗写的是二三月间,游人踏青赏景,目的地都选择了大堤,因为那里是众望所归的“行乐处”,来来往往“车马驰突”、游人如织。可以说这是一幅春游全景图。 诗如题所示,是寄给一个叫“万七”的朋友。踏青岁岁如此,诗人往年很可能曾与万七同来游赏过,而今却无人携手与共,所以结尾才有“江花为谁发”的感叹。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写友情的诗,似乎不涉爱情。但是,诗中的“特写”耐人寻味,诗人引而不发,读者却不难意会,因为这与孔雀为何要炫耀美丽的毛羽、雎鸠为何要展示清亮的歌喉,是同一性质的问题。 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 玉床翠羽帐,宝袜莲花炬。 魂处自目成,色授开心许。 迢迢不可见,日暮空愁予。 张柬之的这首《大堤曲》,开篇就说南国众多佳人,谁也比不上大堤女的美丽;然后描绘其精美的春闺陈设和服饰装扮,以烘托渲染;接着又写双方眉目传情,进入爱情佳境;最后写重寻伊人而杳不可见,空留日暮下的一腔愁绪。 “空愁予”指明是诗人自己,诗中又充满浪漫的青春气息,故笔者之前才推断为张柬之年轻时的作品。事实上,热闹繁华的襄阳大堤,本来就是年轻人的欢情之地。它依城临水,风光旖旎,尤其在茶楼酒肆、歌台舞榭,有许多卖酒的妙龄女子,是一个最易诱发并演绎爱情故事的地方。 闲随少年去,试上大堤游。 画角栖乌起,清弦过客愁。 碑沉楚山石,珠彻汉江秋。 处处风情好,卢家更上楼。 “卢家”指卢家少妇。自从梁武帝萧衍有诗曰“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之后,这个卢家少妇(亦即莫愁女),就芳名远播了。唐人的诗老爱拿她来说事。总之,这个“卢家莫愁女”,具体是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美女与爱情的代名词。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李白的此首《大堤曲》中的爱情故事,讲的并不是一种突发性的单相思。诗中的女主人公,显然之前已经和恋人于大堤上相识定情,并且有别后重聚的约定。春来堤上百花盛开,气候暖人,这正是约定相聚的“佳期”,但望断云空而斯人不见,等候者不禁热泪盈眶。“佳期”既误,只有寄情于梦,可是“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连幽梦中的相会也被风吹散,让人情何以堪!
襄阳大堤由来好----一道亮词丽句铺砌的诗意长堤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春歌》有“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之句,写一个女子被“春风”吹裾而萌动春情的微妙心理。李白此处反其意更易几字,春风便由“多情”变得“无情”;而风吹“罗裳开”的欣悦者,也变成了风吹“梦魂散”的失意人。李白还有《春思》诗,其中吟道:“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里,“春风”又成了一个素不相识,却无端闯入闺房撩动女子情思的不速之客。同是“春风”,在太白天才诗笔的驱遣下,各赋不同的比兴功能,从而在意境上各臻其妙。 佳期已误,梦魂复散,遥望长天,“眼中人”音信断绝,大堤上守候者那一腔怅惘的情思,也就愈发绵长深远、无休无止了。此诗笔调婉转流丽,语言浅近而情意深长,在诸多描写大堤女儿爱情的诗作中,它显得更为清新脱俗,更具民歌的天然本色。 为忆南游人,移家大堤住。 千帆万帆来,尽过门前去。 此首《襄阳曲》的作者子兰为晚唐诗人。此诗也是写一个在大堤上苦苦守望恋人的痴情女。其痴在于,为了方便守候,她硬是把家搬到了大堤旁边,以免错过了江上不定期而至的她期待的船只。就这样月月等,天天盼,“千帆万帆”从门前经过,她是否等来了她要的那只船?诗到此戛然而止,留下了悬念。 这诗有些眼熟。仔细一想,它不就是温庭筠的词《望江南》的“简约版”吗?温庭筠的词曰:“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也是在江边等人,也是一条一条地数着江上过往船只,温庭筠的词明确说“过尽千帆皆不是”,此诗虽未明说,但“千帆万帆”既然“尽过门前去”,并没有停留下来,显然都不是女主人公期待的船。这种欲吐还吞、含而不露的表达,没有满足故事的圆满,却增添了诗意的蕴藉。 说它是“简约版”,是因为温词的意境的确更丰富完整一些:女主人公先是梳洗打扮、满心期待,失望后有“肠断”沙洲的情绪反差,还有“斜晖脉脉”的景物烘托,显得顿挫有致。但是,此诗的女主人公为等江上心中相许之船,竟不惜费尽心力“移家大堤住”,就凭此举,若论用情之深,守望之痴,似乎还要胜出一筹。 襄阳大堤由来好----一道亮词丽句铺砌的诗意长堤

李贺《大堤曲》:妾家住横塘,红沙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宋·曾巩《大堤》: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为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明·李梦阳《大堤》:腊月大堤边,春风思宛然。杨枝摇白日,烟色袅金鞭。 清·王士祯《汉江望鹿门》:大堤一长望,窈窕纡林壑。 清·王万芳《襄阳好》:襄阳好,最好大堤头。春涨绿遍杨柳岸,晚妆红映水边楼,一望孤帆收。 其他诗人对大堤女爱情故事的描写。比如,张祜笔下的大堤女,情调浪漫,心思细密,她专门选择在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中,借风儿助力,好与情人幽会。陆龟蒙笔下的大堤女,纯朴热情,待客殷勤,其温柔亲切的小儿女情态惹人爱怜。李贺笔下的大堤女,美丽温柔又多愁善感,她以“归帆”稀少为借口,只为挽留心上人不要离去;又用花树易衰喻人生易老,暗示对方应珍惜眼前的欢聚。
襄阳大堤由来好----一道亮词丽句铺砌的诗意长堤
这一首首唐诗,均传神地描绘出风姿各异的大堤女,写出了她们爱的追求、爱的守望、爱的忧伤和爱的坚贞。不妨说,襄阳城下的汉江大堤,就是由唐诗铺砌而成的一道爱情长堤。
襄阳大堤由来好----一道亮词丽句铺砌的诗意长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