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铭文砖,当年岳武穆屯兵襄阳修葺城壁(城墙)楼(城楼)橹(瞭望台)、整理防务也为我们留下了遗迹,现今仍保留有襄阳老五中门前的柴场子(柴粮交易之所)、西门外的营盘(驻军之地)、樊城西北郊的官田(官方耕地)等地名。
岳飞一生打了很多漂亮仗。收复襄阳六郡(襄阳、郢州、随州、唐州、邓州、信阳),是他最辉煌的战例之一。
这一战,是南宋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的战役,岳飞也因此役一战扬名,跻身当时五大节度使之列,并且成为节度使中最年轻的一位。
01
建炎三年(1129年)中,金将兀术率领大军南下,一举突入江南。宋建康(今南京)守将杜充抵挡不住,投降了金国。他的部将岳飞拒不降金,带领自己手下部队,退守宜兴。
第二年春,金军开始自江南北撤,宋将韩世忠在黄天荡设伏袭击,取得重大胜利。岳飞也引兵参加了这次伏袭战。当年五月,他与建康府乡兵配合,收复了建康城。一位姓邵的删定官(负责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员)上书朝廷,盛赞岳飞“骁武沈毅,而恂恂如诸生”。说他骁勇善战,沉着刚毅,谦虚谨慎又像一名书生。他历举岳飞从河北投军后直到收复建康,在各次战役中所建立的功绩,指出岳飞威名已经传播四方,却仍跟普通兵士同食,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大将张俊从浙西入朝,也在宰相范宗尹面前保举岳飞,范宗尹一一转达给高宗赵构。
高宗很高兴,擢升岳飞为通泰镇抚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允许他在军情紧急时,可以不经批准,按自己的意愿,调动江南西路的所有军队。后又擢为神武右副军统制,屯驻洪州(今江西南昌)。年末,升任神武副军都统制,成为南宋独当一面的大将。次年七月,岳飞率岳家军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以防金军渡江攻入南宋腹心地区。
02
绍兴三年(1133年),宋襄阳镇抚使李横会同河南府孟、汝、唐州镇抚使翟琮,北伐伪齐。李横军相继收复汝州、颍昌、唐州、信阳等地;翟琮军攻占东至郑州,西至京兆(今西安)的广大地域。三月,李横传檄诸军攻伪齐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伪齐主刘豫为挽回败局,遣使向金朝乞援。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遂命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率援军,与伪齐大将李成联兵数万进行反击,在汴京附近击败李横等军。然后提兵南下,至十月,相继攻占邓州、随州、襄阳及郢州(今钟祥)等地,控制了江汉一带战略要地,切断了宋廷联系川陕的通道,并准备来年麦熟后,与进攻川陕的金军相互策应,先占荆湖,尔后沿江东进,攻取临安(今杭州),灭亡南宋。
襄阳六郡西接秦蜀,东瞰吴越,进可出击中原,退可掩卫湖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襄汉地域自古以来就是依靠长江中下游地区立国的南方政权的要害,北方政权只有牢固控制整个襄汉地区,才能确定对南方政权的战略优势。因此,伪齐李成的部队背靠所控制的中原地区,时刻从上游威胁着南宋政权。
03
绍兴四年(1134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襄阳六郡的主张,他认为:“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宰相朱胜非也认为:“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
宋高宗对新崛起的岳飞印象很深。这个年轻将领打了很多险仗、恶仗,却从来不计较待遇的不公和人力物力的匮乏。他的品质被很多主战派大臣欣赏。重臣李纲在给朝廷的报告中称赞他“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断言他“异时决为中兴名将”。参知政事赵鼎也认为,“知上流利害,无如(岳)飞者”。
于是,高宗命令岳飞兼任荆湖北路前线统帅,领所部自江州进抵鄂州(今武汉),以收复襄阳等地。
为配合岳飞进军,宋廷又令淮东宣抚使韩世忠“以万人屯泗上为疑兵”,令江东宣抚使刘光世“选精兵出陈、蔡,庶几兵势相接”,以为声援。
04
绍兴四年四月,岳飞率军三万余出江州,经鄂州渡江西进,船至江心,岳飞对部属发誓:“不擒贼帅,复归旧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宋军进抵位于伪齐境最南端的重镇郢州,郢州是汉水中游的要塞,旧城就设在山崖之上,地势险要又能控制汉水。伪齐的郢州守将荆超,曾是北宋护卫宫廷的卫士。他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在军中有“万人敌”的绰号。岳飞先派人去劝降,被荆超拒绝。宋军后勤供应接济不上,军中存粮仅够二餐,有人有些担心。岳飞胸有成竹,满怀信心地说,明天上午即可破城。
五月六日黎明,岳飞坐在旌旗下指挥攻城,荆超也率伪齐守军据城顽抗,战斗异常激烈。突然,一块炮石落在岳飞脚下,左右惊慌躲避,岳飞却镇定如常,继续指挥攻城。将士们勇气倍增,采取搭人梯的办法,登上城头,冲入城内,斩俘伪齐军数千人,荆超无路可走,跳崖自杀。当日,岳飞攻下郢州。
05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攻下郢州后,立即分兵两路,命部将张宪、徐庆东攻随州,自己率主力沿汉水北上,直取襄阳。驻守在襄阳的伪齐军主将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跑。五月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整军进入襄阳城,完成了本次作战的核心目标。
张宪、徐庆进攻随州却并不顺利。宋军一连攻打了几天,都被负隅顽抗的伪齐军击退。这时,朝廷将曾在河南与金军、伪齐军队作战的牛皋拨归岳飞指挥。牛皋忠勇豪爽,岳飞十分喜爱,委派他为神武后军中部统领兼制置司中军统领,统率“踏白军”。听说随州战事不顺,牛皋自告奋勇,请求前去增援。他向岳飞保证说:我只带三天的粮食前往。众人都笑他说大话,结果,三天的粮食还没吃完,他就把随州攻破了,生擒伪知州王嵩以下5000余人。
在这次战斗中,岳飞长子岳云表现得十分英勇。16岁的少年英雄手舞双锤,率先登上随州城头,将士们蜂拥而上,伪齐守军顿时土崩瓦解。岳云因此赢得了“勇冠三军、艺高胆大”的赞誉。
06
随枣走廊是中国中部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之间诸多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条。这条通道位于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在大洪山以西,进入南阳盆地的要路是汉水;在大洪山以东,进入南阳盆地的要路则是随枣走廊。掌握了这个区域,就掌握了进入南阳盆地的陆上通道,还能通过武胜、九里、平靖“三关”,控制从信阳军通向中原腹地的通道。
六月初,金朝又从河北、河东调来援军,与伪齐军在新野、龙陂(今河南郏县东南)、胡阳(今唐河西南)、枣阳及唐州、邓州等地重新集结,号称三十万大军,企图反扑,夺回襄阳。
岳飞审度敌情后,命部将王万率军一部作为饵兵,到襄阳西北诱敌来攻。初五,李成倾其全力发起进攻,岳飞率主力从侧翼迂回其后,与王万军并力夹攻,将其击退。次日,李成又率步、骑10万众再次反扑,他自恃兵力数倍于宋军,却出了一个昏招:违背“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的兵法常规,轻率布阵,将左列骑兵安排在襄江岸边,把右列步卒布置于漫漫旷野。
岳飞洞察李成布阵漏洞后,心中大喜,命令王贵率领长枪步兵攻击李成的左翼骑兵,牛皋率领骑兵攻击李成右翼的步兵。李成的骑兵由于地形狭窄无法展开队形,不能发挥骑兵突击的优势,被王贵的长枪步兵击溃了前列。前列的骑兵在溃散中,把后列的骑兵拥挤入水中,伤亡惨重。李成的步兵缺乏骑兵的支持,也无法持久顶住牛皋骑兵的反复冲突,伪齐军溃不成军,陈尸二十里,金将杨德胜等200余人被擒,李成率败兵连夜逃走。
07
金朝为遏制宋军攻势,又命刘合孛堇率陕西、河北签军(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也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增援伪齐,与李成合兵数万,在邓州西北列三十余寨,企图与宋军决战。岳飞侦悉敌情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迅速调整了战役部署。他以张宪为主攻,率军出横林(今襄阳西北)直逼邓州;以王贵为次攻,出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绕到邓州侧后,实施包抄合击。
十七日,岳飞督军攻城,小将岳云再发神威,又舞动双锤,率先登城,生俘伪齐守将高仲,收复邓州。二十三日,岳飞命王贵、张宪至唐州以北三十里处,阻击金、齐援军,掩护李道收复唐州。同日,崔邦弼军攻下信阳军。岳飞部署好六郡防务后,率军凯旋鄂州。
襄阳六郡收复之战,自四月十九日开始,到七月二十三日结束,历时约百日。在韩世忠黄天荡大败金军后,宋军收复了汉水流域大片领土,结束了伪齐政权对襄阳长达六年的控制,牢牢地将出入中原的随枣走廊掌握在手里,并将战略前沿从江北的汉阳军前推到河南的蔡州,使得整个中部地区的战局得到根本改观。不仅巩固了南宋政权,更为北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击基地。
08
战役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临安,宋高宗对自己认可的青年将领极为满意,兴奋地说:“朕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岳飞在32岁之时“建节”,被提升为将领中的第五位节度使,也是当时最年轻的节度使。
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是南宋头一次收复大片失地,攻取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是南宋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重大胜利。
收复襄阳六郡后,岳飞奉诏移屯鄂州,临行前以两千人守襄阳和唐、邓二州,一百五十人守郢州,二百人守随州。
由于岳飞努力整顿防务,重视发展生产,襄阳一带终于治愈伪齐蹂躏后的战争创伤,成为南宋西通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攻下郢州后,立即分兵两路,命部将张宪、徐庆东攻随州,自己率主力沿汉水北上,直取襄阳。驻守在襄阳的伪齐军主将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跑。五月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整军进入襄阳城,完成了本次作战的核心目标。
张宪、徐庆进攻随州却并不顺利。宋军一连攻打了几天,都被负隅顽抗的伪齐军击退。这时,朝廷将曾在河南与金军、伪齐军队作战的牛皋拨归岳飞指挥。牛皋忠勇豪爽,岳飞十分喜爱,委派他为神武后军中部统领兼制置司中军统领,统率“踏白军”。听说随州战事不顺,牛皋自告奋勇,请求前去增援。他向岳飞保证说:我只带三天的粮食前往。众人都笑他说大话,结果,三天的粮食还没吃完,他就把随州攻破了,生擒伪知州王嵩以下5000余人。
在这次战斗中,岳飞长子岳云表现得十分英勇。16岁的少年英雄手舞双锤,率先登上随州城头,将士们蜂拥而上,伪齐守军顿时土崩瓦解。岳云因此赢得了“勇冠三军、艺高胆大”的赞誉。
随枣走廊是中国中部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之间诸多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条。这条通道位于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在大洪山以西,进入南阳盆地的要路是汉水;在大洪山以东,进入南阳盆地的要路则是随枣走廊。掌握了这个区域,就掌握了进入南阳盆地的陆上通道,还能通过武胜、九里、平靖“三关”,控制从信阳军通向中原腹地的通道。
六月初,金朝又从河北、河东调来援军,与伪齐军在新野、龙陂(今河南郏县东南)、胡阳(今唐河西南)、枣阳及唐州、邓州等地重新集结,号称三十万大军,企图反扑,夺回襄阳。
岳飞审度敌情后,命部将王万率军一部作为饵兵,到襄阳西北诱敌来攻。初五,李成倾其全力发起进攻,岳飞率主力从侧翼迂回其后,与王万军并力夹攻,将其击退。次日,李成又率步、骑10万众再次反扑,他自恃兵力数倍于宋军,却出了一个昏招:违背“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的兵法常规,轻率布阵,将左列骑兵安排在襄江岸边,把右列步卒布置于漫漫旷野。
岳飞洞察李成布阵漏洞后,心中大喜,命令王贵率领长枪步兵攻击李成的左翼骑兵,牛皋率领骑兵攻击李成右翼的步兵。李成的骑兵由于地形狭窄无法展开队形,不能发挥骑兵突击的优势,被王贵的长枪步兵击溃了前列。前列的骑兵在溃散中,把后列的骑兵拥挤入水中,伤亡惨重。李成的步兵缺乏骑兵的支持,也无法持久顶住牛皋骑兵的反复冲突,伪齐军溃不成军,陈尸二十里,金将杨德胜等200余人被擒,李成率败兵连夜逃走。
金朝为遏制宋军攻势,又命刘合孛堇率陕西、河北签军(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也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增援伪齐,与李成合兵数万,在邓州西北列三十余寨,企图与宋军决战。岳飞侦悉敌情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迅速调整了战役部署。他以张宪为主攻,率军出横林(今襄阳西北)直逼邓州;以王贵为次攻,出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绕到邓州侧后,实施包抄合击。
十七日,岳飞督军攻城,小将岳云再发神威,又舞动双锤,率先登城,生俘伪齐守将高仲,收复邓州。二十三日,岳飞命王贵、张宪至唐州以北三十里处,阻击金、齐援军,掩护李道收复唐州。同日,崔邦弼军攻下信阳军。岳飞部署好六郡防务后,率军凯旋鄂州。
襄阳六郡收复之战,自四月十九日开始,到七月二十三日结束,历时约百日。在韩世忠黄天荡大败金军后,宋军收复了汉水流域大片领土,结束了伪齐政权对襄阳长达六年的控制,牢牢地将出入中原的随枣走廊掌握在手里,并将战略前沿从江北的汉阳军前推到河南的蔡州,使得整个中部地区的战局得到根本改观。不仅巩固了南宋政权,更为北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击基地。
战役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临安,宋高宗对自己认可的青年将领极为满意,兴奋地说:“朕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岳飞在32岁之时“建节”,被提升为将领中的第五位节度使,也是当时最年轻的节度使。
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是南宋头一次收复大片失地,攻取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是南宋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重大胜利。
收复襄阳六郡后,岳飞奉诏移屯鄂州,临行前以两千人守襄阳和唐、邓二州,一百五十人守郢州,二百人守随州。
由于岳飞努力整顿防务,重视发展生产,襄阳一带终于治愈伪齐蹂躏后的战争创伤,成为南宋西通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