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学生观(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008-11-20 15:08:48)
标签:
教育未来人学生身心潜能发展过程 |
分类: 教育随笔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身心发展中的人,学生身心的发展过程既是自然的客观过程,也是社会历史文化过程,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教育首先必须承认学生间存在着差异,但是承认差异并不是放任自流;教育必须尊重差异,因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尊重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必须善待差异,教师不能从心理上排斥差异,更不能在行为上拒绝差异;教育还必须研究差异,研究差异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差异,是为了更好地通过组织因材施教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差异的扩大,通过研究找到努力控制差异的科学方法。国家新的课程方案中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怎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就需要教师要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现状,再根据不同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制订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
学生身心的发展也是不成熟的。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的发育趋于成熟,心理逐渐走向人格的独立性,然而他们由于社会阅历不深,对社会现象的是非判断能力,对不同事物的选择能力还不健全,还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与判断。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独生子女的优越生活条件等因素决定了,中学生阶段是青年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高发期。中国心理学会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当代中国的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人数比例达到21.6%至3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中,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的比例占20.6%,初中生达到17.1%,高中生达到17.3%。通常表现为:
因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所以教师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导代替简单的说教与批评,切不可简单粗暴,甚至侮辱学生,打骂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只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灵上永久的创伤。
虽然中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但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是思维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之一,是激发创造性最佳的时机之一。
中学生没有成年人的众多的思维定势,他们敢想、敢做,有较强的冒险意识,有抗拒常规的精神,这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因此,青年学生比成年人更具有创新的勇气,更具有创新的意识,更具有发展的潜能。基于此,中学教育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当作重要的教育目标。
创新人才通常具有如下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的精神,质疑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不迷信权威等),坚定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望,不竭的进取精神等。
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通常的表现:显示出首创性,感觉敏锐,洞察力强,独立判断,善于接受新事物,持怀疑态度,对理论观念及符号的转换很感兴趣等。
潜能是多方面的。时间上会有先后之分,所以,有人学习快,有人学习慢;有人进步快,有人进步慢;有人天生聪慧,有人却总是大器晚成;有人起步就加速,有人漫步提速。空间上表现为东方不亮西方亮,异步呈现,“人物头”,每个人都会有一点别人所不能具备的特长,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大家一样。教学中我们就只能因材施教,不能只用一把尺子去量每一个人,如果那样,我们看到的将全是问题和不足,前途一片黑暗。
我们要时刻牢记学生是有能力的人。学生有自己的善恶是非观念,虽然还不一定正确;学生有自己的处事能力,虽然还有点幼稚;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还不够完善。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的思想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相信孩子的内心是爱老师的,相信孩子是愿意进步的,相信孩子是渴望成功的。这样,教师就不会事无巨细,包办代替,就会努力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就会对学生多些鼓励、多些支持、多些肯定、多些赞扬、多些欣赏
学生是“历史人”“现实人”“未来人”整体融合的“完整人”。
学生是“工具智慧”“精神智慧”“符号智慧”整体发展的“创造人”。
“历史人”指的是学生是带有历史积淀和早期经验的人。作为“历史人”,学生大脑里保存了人类从古至今500万年进化基因的全部信息,它包含了人的生活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本能和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道德、伦理观念乃至宇宙规律等人类所获得的全部信息。学生作为“历史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现实人”指的是学生在现实中是尚未成熟正在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是立足于“历史人”的基础上,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其心理和身体等方面都产生量和质的变化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把学生作为一个“现实人”来看待,应理解学生的缺陷和不足,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未来人”指的是学生经过系列课程的熏陶将要成熟发展为理想式样的人。任何课程设计均有它的指向性。基础教育必须着眼于21世纪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未来的挑战和要求。不仅要培养经济建设合格人才,而且要为满足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杰出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就成为学生“未来人”的主要形象特征。“历史人”是基础,“现实人”是成功的关键,而“未来人”则是应达到的目标,三者的整体融合,学生才是“立体人”、“完整人”。把学生作为“完整人”,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肯定学生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事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形成和谐共振的效应;也要正视学生的不足,以动态的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作为“现实人”的角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可能性,施以恰到好处的教育,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要宽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所以作为教师,应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