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清王绥《废垒寒烟》

标签:
辨析清王绥《废垒寒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分类: 诗词赏析 |
辨析清 王绥《废垒寒烟》
作者
荒墩颓剥石苔斑,故垒凄凉落照间。
已报秋成沙漠地,?须夜保贺兰山。
寒烟古碛明驼卧,野草西风战马闲。
短笛一声归牧竖,太平景象在边关。
注(1):清代诗人王绥(生卒年不详),字诫亭,甘肃兰州人。举人出身,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任平遥知县。
(2):红色问号为缺失的字。
在旅游宁夏贺兰山时,见“贺兰山诗词”宣传版画中有一首清代诗人王绥的诗,一读此诗就被诗的意境所深深吸引,可奇怪的是第四句少了一个字(见下图),当时是一头雾水。打开手机百度,果真搜索不到缺失的那个字。
整首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颇俱章法,笔触十分细腻。诗题《废垒寒烟》,指的是废弃的军事工事或建筑,这些建筑或工事因为年久失修或战争等原因而被废弃。废垒寒烟也表现出凄美、寂寥的氛围,是作者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深深慨叹。首句 “荒墩颓剥石苔斑,故垒凄凉落照间”紧紧扣题,是作者登临时所看到的景象,不仅展现了眼前的荒败,也寓含着历史的变迁,表露出雄浑旷达、沉郁悲壮的情感。
颔联的“秋成”是指秋季庄稼已成熟,沙漠地,不言而喻是指被沙所覆盖之处。夜保贺兰山句是对丰收时节的担忧,展示出作者浓浓的忧国忧民情怀。从“已报”二字来分析,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缺失的字当与上句形成对偶,故下句须用相应的字词对应,据笔者平时的创作经验,总结出符合上句“已报”的字有:“应、犹、直、时、终、尤、定、正、更”等字,即“犹须、应须、更须”等字词。故“犹须”二字不仅符合对仗要求,也符合前人的创作手法,更符合原诗意境,犹须意味着仍然需要或依旧要,充分表达出诗者的远见卓识与对国家大事的责任感,也为转结句埋下伏笔。
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充分表达了即使个人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王绥的《废垒寒烟》与陆游的诗思想境界相当。转结句的“明驼卧、战马闲、短笛、归牧竖”犹如一幅可以触摸的到的塞外图画,使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在这夕阳晚照,一派平和的景象中,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由此可以否定“何须、不须、那须、无须”等词,与诗的上下文和思想境界不切。故此诗的原作当是:
荒墩颓剥石苔斑,故垒凄凉落照间。
已报秋成沙漠地,犹须夜保贺兰山。
寒烟古碛明驼卧,野草西风战马闲。
短笛一声归牧竖,太平景象在边关。
综上所述,或与其他读者认同不一,那您认为哪个字更合适?愿与诗词界朋友交流切磋,使之缺失的字词得以补正而不落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