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女《从军行》

(2013-01-01 09:20:01)
标签:

杂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自小念读王昌龄的《从军行》,由唇齿间而到脑海,音韵的美到场景的美到精神气质的美,都埋下了一棵幼芽。生长在青海西宁的我,心里因为这首千古绝句而自豪,而产生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雪山、玉门关、楼兰-----多美的名字,诗境梦境的美,沾溉满满。一直以来,老师讲此诗,都重在讲第一句的“暗”字,用得多好,我也深以为然。

    去年,我亲赴青海湖、金银滩,一路领略了草原上真正的青海长云之后,才惊叹王昌龄真的来过这里啊,何以是“长云”,而不是“白云”、不是“阵云”、不是“乌云”、不是其它的什么云。只有在茫茫的草原,才可看到长云。这个长,其实是一经一纬两个空间概念上都“长”。当天地瞬变时,无涯无际的地平线上,立时云滚云动起来;再看天上地下,翻卷的云随风来随雨去,那样的大空间景象中,什么是“风云际会”,什么是“经天纬地”,何须我这个小女子多嘴?宇宙自然的话语权,从来都不用争取,一“说”出来,立刻征服人心。仔细审视“长”这个字,似乎就是讲地平线(一横)与天地(一竖勾)间云气的腾升与沉降(一撇一捺,繁体是好几撇)变化的。天地大美,怎能不“长”?------山川静穆,信天地之常主;人物风流,诚过眼之云烟呀。美极妙极。有了这样的经历和感悟,再读此诗,别有滋味。所有可琢磨的味道,似乎都拜“长云”所赐了。讲给女儿听,她说我丰沛的感情与别致的讲解,令她耳目一新。

    第二天,女儿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也是其妙无穷的:找金子最传统的方法是沙里淘金,可见“黄金”原并不怕“黄沙”的。可是,英雄的黄金甲,怎经得住这里的长云大漠,狂风砺沙,怎经得住百回的征战千回的戎伐?终究黄沙穿了金甲。何等的磨砺何等的艰难?而愈如此愈见英雄本色,所以,即使金甲已经都穿了,英雄却依然放誓“不破楼兰终不还”。气概冲天!“青海长云暗雪山”起的是大环境,大背景,“黄沙百战穿金甲”讲的是细节,宏伟与精微并列,相得益彰;自然的不可征服与英雄的“人定胜天”互衬互显,气场和谐。

    女儿果然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谈资与八卦
后一篇:酱与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