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侄女考上了她心中的中学,昨宵安怡,做了一个长梦。梦回大唐,我也在其中考起了学。考题相当眯细,老师带我们吃了一顿烤鸭,然后让我们就此写一篇文章。我于是在大唐游目驰怀、思绪飘荡着,最终写了三篇文章:一篇说明文兼散文,写尽了烤鸭制作的道道工序如何讲究。不明言,散淡的文字中暗含了“细节决定完美”这样的东东;一篇记叙文,写一对夫妇带孩子吃烤鸭,但分两个阶段:贫穷时和富裕后的吃烤鸭,都是点半只,融入了这对夫妻对孩子的爱和对自然的爱。贫穷时节衣缩食带孩子吃,是要培养孩子不因物质比别人差就看轻自己;富裕时再带孩子吃,是培养孩子珍爱世间一切美好,不暴殄天物。故事文字优美,充分表现了夫妇二人“能够享受最好的,可以忍受最坏的”的高贵品质。最后一篇是个杂文兼小评论,题目拟了两个,一个是《让“烤艺”变“烤术”》,一个便是今日的博题《烤鸭岂能“考”住我们?》文章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我们品尝着美味的烤鸭,大家夸赞着厨师的“烤(厨)艺”,问厨师如何做出这么美味的食物,他则语焉不详了;问他有没有将自己在烤制过程中的独特思考、领会记下来,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了事;再问他除了烤鸭,会不会做其他的烤制品,厨师更是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显然这是个只有“烤艺”,没有“烤术”的厨师。人类的学习,绝不可以如此随意。这样的厨师不是一个真正好的厨师。好的厨师应该会烤鸭、烤乳鸽、烤兔子------;好的厨师,应该琢磨不同食材用什么果木烤最好,火候是怎样掌握的------;好的厨师,还可以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萌发新灵感,创出新烤法、发明新烤具------任何学习,最高境界不是掌握“艺”(技艺),而是在掌握“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记录、沉淀、再思考、总结、创新,最后形成“术”。学术学术,学后要有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话不仅指学书本的人,任何学习都如此。其实,“烤”不是人类发明的,“烤”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和一道考题:一场天火,将森林点燃,来不及跑出来的动物,被火烤之后,发出了人类茹毛饮血时代所未闻到过的香气。这道天火,给人类出了一道考题。人类很快通过了上天的考试,自己发明了火,除了掌握烤的技艺,人类还发明出煎、炒、烹、炸、蒸、煮、炖-----等等烹饪方法,人类最初的“考试”绝对就是“烤试”呀!“烤”绝对是“考”的母字。人类在自然界所面临的“烤题”,渐渐扩大、渐渐离火越来越远,表意文字的“烤”也即变成了“考”。考试也罢、烤鸭也罢,都是要我们完成学习、思考、总结、创新的一整套过程而已。人类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一次考试。每一代人都要接受他们独特的只属于他们的考试。我们九零后,毅然要接受更高规格的考试。神九上了天,好奇号登了火星,一只烤鸭岂能考住我们?------
今晨,将梦中的这些讲给女儿听,她张大了嘴,惊得久久不合:“你居然能做出这么有逻辑条理的梦?尤其是你对‘烤’和‘考’关系的发现,我这个九零后喜欢第二个题目。你简直太神妈(马)了。”女儿用了个双关:太神马用来形容我的梦的不可思议;太神妈是她对她妈的定语。
我说:“我这个太小CASS,人家门捷列夫做梦排出了元素周期表,那才叫神马呢。”
哈!其他并不值一提,只是“烤”与“考”的发现,是那么回事:因为别的字还真代替不了“考”,虽然不是直接与火有关的“烤试”,但我们面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考试,没有解题之前的焦灼、焦躁,依然像被火烤着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