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是画家的灵感;画家和其作品是评论家的缪斯。写美术评论,就一种情况令人特别享受:人好画好。写起来,艺术美的灵感,像趵突泉底的珍珠,不断冒出心田;人性美的光辉,像日月星辰般既灿烂又自然,积淀在自己的心间。
可是,这样的机会不是太多,大部分的文章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沦为平常。平常的倒还好写,我总能找出点独特的角度,可能不属于其人其画,但一定让我不违心,也让所评之人之画有了可圈可点的地方。
最尴尬的,是两种情况:人好画劣、人劣画好。
人好画劣,这里的好,是太好。从个人情感上,认同这个人,想为这个好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答应写呢,笔墨可以多着些在为人的美上。但毕竟是画评,不是人物传记,怎么也要谈画,绕不过去,就是用些禅机玄语,世界上的明白人很多,言外之意,还是能领会个八九不离十的,难哉!但画实在是差,不答应吧,也许会失去一个好朋友,给别人都写了,这么好的朋友不给写?还是朋友吗?亦难哉!
人劣画好,这里的劣,是太差,是为了自己好,不惜牺牲自己最心爱人的那种。比如:罗丹,因为恐惧克洛黛尔超越自己,竟将她逼疯!但罗丹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导致许多势力的人,为他写了无数的吹捧的文章。但罗丹的作品(不论是他自己的,还是抄袭克洛黛尔的),确实才华无限,艺术上的贡献怎么也抹不去!惜哉!痛哉!有点像乱世奸雄一般,让人非常无奈!从艺术的终极美出发,好像应该写,“艺术是艺术,人是人”也是许多评论家貌似绝对忠于艺术的原则。不过,写评论像世间的许多事,人人自有各自内心坚守的底线。
我的底线是一切皆以人为根本,失去人的一切都无意义。因此,即便内心相当惋惜,我也不会写人劣画好的画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