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写错,不是世遗,尽管我们家的好多文化遗产都足够世遗的水平,哈!
诗遗,也不是前世文人们所有的诗遗、文遗、词遗的意思。不是写了一首诗后,还有个意思漏了表达,又不够再写首诗,于是补遗一下。
我的诗遗,是一种遗憾。我感而发诗后,无人应答,或无同水准的应答。不是什么丽华体,就是什么打油体。即使我中文系的同窗,依然。渐渐地,我在许多圈子中,有点儿边缘化的意思。可能有人说:拽什么拽?可能有人说:好像就她上了个中文系似的?可能还有人会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这玩意能当饭吃?也没见她的诗换了几个钱!可能还有人说:有多大个意思?看她还自得其乐的!还有人说:她可真闲极无聊。
我发给朋友的诗,反馈如此:好诗!
才女就是才女!
嗯,好!
拜读了!
-----------
即使是专门写给某人的诗,常常也如此!我于此感叹:现在是速度时代、金钱生活,何处还有诗意可寻呢?老公说:“往自己心里寻。写诗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何必在乎有没有应和?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看,也没见汪伦有什么应和李白这首的和诗啊,对吧?说明汪伦不也是个俗人吗?李白也还是高高兴兴地在哪儿夸张呢,不是?”对啊!
又不对!前面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啊!怎可说汪伦是俗人?想像一下,青山绿水,桃花清潭,可能紧急得无法向汪伦告别的李白,正在舟上怅惘;闻讯急来,还没见李白却又怕李白走了的汪伦,用歌声告诉李白:我来了,你等等。多美!
老公说:“咳,没准跟我一样,唱歌跑调呢?李白不是善于夸张吗!”
呃!好吧!我且住了。忽然想起东坡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后,急忙给佛印看,佛印批曰:“屁!”东坡气冲冲过江找佛印理论,而佛印却在门上写一联:“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东坡乃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