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宝姐姐
宝姐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07
  • 关注人气: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落差(五)雅俗与人品落差:邓贵大有没有读过《琵琶行》?

(2011-04-01 12:58:02)
标签:

琵琶行

白居易

邓玉娇

文化

2011-4-1

    近日,女儿学习《琵琶行》,与她再一次分享这千古名篇。

女儿滚瓜烂熟地背着,我也间或和她一起背着,交流着。女儿说:太棒了,你看琵琶女的技艺多高超,写得太好了。而且,“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句,说得多好。再交流,女儿说课堂上解释了许多语词的意思,也分析了诗中由琵琶女到作者自身遭遇的比兴手法,感同身受。其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句,女儿将最后一个字读为“bai”。我跟女儿说读“bo”应该更押韵,女儿说:“好吧,自己欣赏时我就读‘bo’,考试时我再写‘bai’吧。没办法,标准答案是‘bai’。”

 

再下来,我便讲了很多:琵琶行,不仅是诗好,从中看出作者的人品多好啊。悲悯和仁爱的人文情怀充溢在字里行间。当时的白居易是江州司马,相当于如今江州的第二把手,遇到这样一个年老色衰、孤苦无依的琵琶女,并没有呼来喝去,而是“寻声暗问弹者谁? ”一个“暗”字,写得多好,姿态多低,居易不忍打断琵琶女的琴诉啊!当琵琶女“琵琶声停欲语迟”时,居易也没有说“哎,TMD,怎么不弹了?欺负本大人没钱吗?”然后让人掏出钱来,劈面扔给琵琶女说:“老子有的是钱,快给我弹。”居易谦恭地“移船相近邀相见”,一个“移”字,一个“邀”字,移自己的船,邀知音的约,绝对表现了居易对琵琶女的人格尊重。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千呼万唤”中,有琵琶女怎样的忧伤?又有居易怎样的耐心啊。

听完琵琶女的“仙乐”,知道了琵琶女身世经历的居易,更是诚恳地请求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好一个“为君翻作”,不是“为汝翻作”,不是“为尔翻作”,而是“为君翻作”,感同身受的居易,多么懂得琵琶女经历炎凉世事的沧桑,多么悲悯同情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子,这首《琵琶行》居易说是为这样一个女子所作。有谁能关注到这样一个女子的内心?更何况要为她留下只言片字呢?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琵琶女,终于“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急急的琴声,让在翻作此文之前的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居易不仅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更留下了 “司马青衫”的千古情怀。

 

猛然想起了邓贵大,不过一个镇政府的普通官员,竟然如此地草菅人的尊严,强行要修脚女邓玉娇卖欢,一拒,以钱鞭面;二拒,强按于塌;三拒,复按之;而且三个壮年男子同时对付一个弱女子,玉娇才操修脚刀刺之。多么粗鄙!多么丑陋!

我说:“死在修脚刀下算便宜了他,应该死在杀猪刀下。”

女儿说:“这样说太侮辱猪!”

 

人的雅俗高下,居然能相差这般!

女儿问:“难道邓贵大没有读过《琵琶行》吗?妈妈你讲得真好,不是讲文,而是讲人文情怀。这样的官员应该多接受这样深刻的人文情怀的培训。”

 

有一句话,叫“枉读圣贤书”,但愿这样的枉者少些再少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女儿的智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