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落差(三)雅俗落差:梅花岂能共赏?
(2011-03-25 12:05:01)
标签:
梅花苏轼陆游文化 |
2011-3-18
友人从南方归来,谈起在杭州赏梅,言没我们北方的桃花好看。突然想起了关于梅花的两首诗:一为陆游的《咏梅》,一为佚名的《赏梅》。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赏梅》
大雅大俗,立时毕现。
梅花就是那么个样子,有什么特别的好呢?真是没看出来。这是一般的俗。而《赏梅》刻画的风流太守,面目粗鄙,内心深处将梅花的高傲扫荡殆尽。这样的人来赏梅,是梅花的不幸;这样的人做太守,是百姓的不幸。高洁离尘的梅花,在太守眼里,怎么能不像红帽黑帽一样地哼哈呢?怎么能不来低眉顺目地接驾呢?真是大胆。老爷来看你是瞧得起你,你傲霜傲雪都行,就是不能傲老爷,懂吗?你不哼哈着来接老爷,老爷动动嘴就有人能给你连根拔了,知道吗? 此诗的最妙处是虚拟梅花的口气,实为太守的内心,将风流太守的粗鄙表达得入木三分,淋漓至极!
所以“俗”字前经常加的“恶”,不念三声,不是俗到令人恶心的意思。“俗”到极致会生出“恶”来啊!你还高洁?拔了你,看你还高洁不高洁。
又想起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临江仙 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借词抒怀,哪成想:“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哈哈,雅者自雅,俗者自俗啊!雅俗的落差实非雅者或俗者一厢情愿能扯平的,雅俗岂能共赏?TINA说:“最讨厌‘雅俗共赏’这个词。”然也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