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
女儿要复习考试了,情绪有些急燥,见到数学题目,还没怎么思考就找爸爸。老公有些生气,说:“自己做。”女儿说:“这题太难了,做不出来。”
老公说:“你还没做,就说做不出来?你画图分析了吗?你列分析式了吗?拿到一个题,你第一反应是难,而不是做,这样的态度不利于你做题啊。现在做题如此,以后做事也是如此。其实不在乎你最终做出来了没有,而是你去没去做。做题和做事一样,第一要养成的习惯就是不畏难。你把难字从自己的脑子里抹掉。”
女儿去做题了,一会儿拿自己的分析过程来和老公讨论。
讨论完,老公说:“你看这样多好啊。跟你说,我小时候,有个数学老师特别好,他有时在课余看见我,就招呼我:‘娃,过来,过来,我有个好题,给你做做。好题啊。’他就不说是难题,说好题,一下就引起我的兴趣。所以,我最爱跟这个老师做题了,非常有意思。其实,难字本身就有好的意思。你看成语‘难兄难弟’,本意可不是一对受难的兄弟。这个成语说的是汉朝末年,有一对兄弟陈元方陈季方非常优秀,别人问他们的爸爸,他们俩到底谁更好些呢?他们的爸爸说元方难(二声)为兄,季方难(二声)为弟,意思是比不出谁更好,都非常好,以后人家就用‘难兄难弟’来说陈元方陈季方,是羡慕他们的意思,说他们一个比一个好,其实是好兄好弟的意思。结果,现在却演伸为两患难兄弟的意思了。”
女儿说:“是啊,我们班某甲被老师批评了,某乙也被老师批评了,我们就说他们俩是难兄难弟呢。”
老公说:“现在你清楚了吧?有些语言后来是被人们乱用的。”
女儿佩服地说:“爸爸你真是知识渊博。”
老公乐颠颠地说:“别的不敢夸口,中文知识,你爸我是个基本通吧。以后有什么尽管问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