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6-21
思庐院中的西红柿结了果,小小的棵子上长着好多,妈妈生怕其重到垂坠,一个个给它们用绳子挂起来,帮助它们受力。
我们欣喜地欣赏着一个个半红半绿的果子,一种自豪油然而生:“这是我们自己种的呀。”
妈妈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什么?”
“就是变体的问题,所有的植物除了草以外,其他植物都是靠变体来生存发展的。你看,这样西红柿,它们不是一个棍直直地长上去的吧?它长到一定程度就变了,变出枝,枝再变,变出叶子,然后再开出花,最后结出果。它为什么不一个棍地一直这样长下去呢?这就是它的聪明之处,因为如果不变它就无法吸收天地间多种多样的精华,它就长不大长不好。你看它,长出了枝,是便于长叶,长出了叶,每片叶的表面、背面都是和大自然交流的平台,长得叶越多,它能从外界吸收的东西也越多,它能够修正自己的渠道也就越多,它当然会长得越好,这样它才能开花、结果,把它从自然中吸收到的营养精华再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给大自然,在这一过程中,便形成了它们的自我,我是西红柿,而不是别的;我是茄子,而不是别的……”
妈妈接着对我说:“我进而想到你的写作,你说是不是也应该走这样一个过程?你要想写出好作品,你也要变体,不能只闷头写。你得跳出文学的框子,你得更多地去接触哲学、科学、心理学、美学等等,唯其如此,你才能最终结出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而这样的东西才能表明你是你而不是别人。”
嗯,好一个细密的老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