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6-24
女儿的提琴老师怀孕停课,经过四次试课,选定了新的老师,是个男老师。
想起女儿五岁半初学琴时,老公为她选老师的良苦用心,细腻得令人感动:“选女老师,因为她也许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艰难。如果是男老师,遇到困难,她的潜意识也许会有‘男人才能拉得好’的念头,这念头有可能她自己说不出来,而且也许她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念头,孩子表达自己总是有限的。而女老师就可避过此问题,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到‘她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等孩子大一些,自然过渡到男老师,她潜意识里自然会有‘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正确观念了。在如何做事的问题上,不能有性别倾向,不论男女,都可以将事情做到最好。”
现在,女儿长大了,换了男老师。男老师的要求比女老师严格,但态度、语气和方法却很亲和。比如揉弦,女老师时并未将这一小提琴最重要的手法帮助女儿打扎实:女儿练得不多,老师示范得也很少,也许老师想:反正以后这些孩子都不会搞专业吧?
同此前的女老师相比,这位姓吕的男老师年纪稍大一些,好像对考级的事情知道得不多,但他认真、扎实、循循善诱地引导着女儿,不时地就要拿起琴示范,在细微处让女儿体会,带女儿一起寻找音乐的美妙。这是我喜欢的老师。女儿说:“妈妈,我也喜欢这个老师,他一讲起来就很投入,弄得我也很投入。他的心思在讲课上,从来不去看几点了。一节课下来,才觉得有点儿累,但特充实,特有激情,现在才感觉音乐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些天,我一定尽量把揉弦练好。”
女儿有师如此,幸也;有父如此,幸也;我们有女如此,亦幸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