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古北口杨业辽宋关系祠英雄崇拜文化 |
分类: 心动随笔 |
过杨无敌庙
2006年夏,我在考察辽代遗存时,路过古北口,见路边有“杨令公庙”的标示,于是就怀上崇敬之心去拜访。杨令公庙,虽言为庙,但已不副其称了,真是世事沧桑啊!据守望者说,“文革”时代毁于人手……文革,真不是个玩意—!两进的院落空空荡荡,塑像也很低俗,因杨业未在古北口活动过,所以庙里也没有什么遗物可考。
作为大辽上京的土人,我只有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作一次真心实意的凭吊……
我问当地人,知道《过杨无敌庙》这首诗吗?他们一脸懵懂。这使我很伤心。于是就对着山门朗诵了一番:
我问当地人,知道《过杨无敌庙》这首诗吗?他们一脸懵懂。这使我很伤心。于是就对着山门朗诵了一番:
过杨无敌庙
苏辙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
周子隐,就是我们那个年代中学课本中《除三害》那个猛士周处。后来成了好人了,作了将军。不过他对官场之权变似乎一窍不通,在任御史中丞时居然向当朝弹劾梁王司马肜。你想啊,天下是司马氏的天下,就是皇上也不会把自己家人咋地了,大抵周处以为那是清明的世道呢。于是周处就与司马肜结下了怨仇。
赶上西北氐族造反,晋朝任命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周处受其节制。接战,司马肜逼周处以五千兵力向数万敌军发动攻击。周处明知这是司马报私仇之举,但也义无反顾地去奋勇报国了。
周处死前在战场上留下一首诗:
去去世事已
策马观西戎
藜藿甘粱黍
期之克令终
“藜藿甘粱黍”,学者解释为,“野菜作美食”,一方面记述了周处大义凛然的心态,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
苏辙的《过杨无敌庙》的最后两句就是用了晋的这么一个典。事情虽然过去了100年,小苏对潘美、王冼的恨还是咬牙切齿的。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辽史·耶律奚底传》载:“宋将杨继业陷山西郡县,奚底从枢密使斜轸讨之。凡战必以身先,矢无虚发。继业败于朔州之南,匿深林中,奚底望袍影而射,继业堕马。先是,军令须生擒继业。奚底以故不能为功。”可见辽廷对杨业的敬仰程度。
另,宋仁宗至和二年,刘敞奉命贺契丹太后生辰,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曰:
西流不返日滔滔
陇上犹歌七尺刀
恸哭应知贾谊意
世人生死两鸿毛
去去世事已
策马观西戎
藜藿甘粱黍
期之克令终
宋神宗熙宁十年,苏颂奉命贺契丹主生辰,有《和仲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曰:
汉家飞将领熊罴
死战燕山护我师
威信仇方名不灭
至今遗俗奉遗祠
众多资料表明,其祠辽代就巍然于彼了,我想,定是辽朝为杨业建祠无疑。
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日所拍“杨家庙”大殿
后一篇:我为汶川作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