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文兵
徐文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86,654
  • 关注人气:39,0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医生的角度看同一案例。RE: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2011-07-01 18:25:00)
标签:

黄痰

患儿

点穴治疗

腹诊

上脘

徐文兵

中医

咳喘

健康

转贴的上篇博文是患儿母亲的原创,可怜天下父母心,被患病的孩子折腾成这样!可怜天下赤子心,被冷饮瓜果零食折腾成这样,差点儿还被扣上一个貌似很科学的大帽子,也许落下病根儿就得终生吃药!

 

我查阅了一下病例,把治疗思路和方法公布一下,结合患儿母亲的自述,相信会给天下为人父母者些帮助。求医不如求己!

 

确切地说患儿是经过3次,持续两个月的治疗就好了,后来又来过两次,是间隔1和三个月,因为鼻衄来的,不算在内。确切地说患儿是咳而不是嗽,病位在肺。而且咳是自我保护反应,是顺证而不是逆证。所以止咳,镇咳的治疗都是错误的。

 

第一次诊疗是在2010年9月8日,上午将近11点。患儿差两个月满三周岁。具体病症我就不重复了,补充些缺漏的,就是患儿爱吃零食,不爱吃正餐。睡觉时头上出汗,把枕头浸湿,还蹬被子。大便干,还时常鼻子出血。患儿的面色发黑偏暗,尤其是在下巴,舌头也是胖大水滑。腹诊发现两胁下很多坚硬小结节。背诊发现膀胱经督脉发凉,皮肤疏松,皮下无肤。基本诊断是实寒症,寒痰冷饮,伤在手太阴肺。

我给孩子做了点穴治疗,揉散在两胁下的冷硬结。患儿也很配合,没哭没闹。小孩子病难诊断,但是好治。成年人伤心动情,郁结多深,点起穴来都是痛入骨髓。

治疗完了,开了一个通络化痰散结的方子,主要用了三子养亲汤中的苏子和莱菔子,这个方子本来是治疗老年人寒性咳喘的,难怪患儿母亲记得我说孩子肚子结节象老人。没办法,现代化了,高科技了,冰箱空调冷饮反季节瓜果,都是催人老的帮凶。没有用白芥子,是考虑到孩子患有出汗,鼻衄等浮火热像。在没有疏通好强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复诊是在四周后2010年10月7日,上午10点半。患儿很乖,认真服药两周,中间赶上国庆放假,停了几天。咳已经消减大半。大便也不干了,仍有浮热在上面,出汗蹬被子,面色开始转白,下巴仍有暗色。腹诊发现两胁下结节基本消散,在上脘有个硬结,会影响到孩子食欲胃口。背诊发现后背已经温暖。舌头还是胖大水滑。给孩子点穴治疗,感觉病情已经有了变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这次重点调理脾胃,消化寒痰食积。处方用了炒三仙鸡内金半夏等药物。

 

第三次诊疗是在2010年10月23日,上午将近10点。患儿还剩一点儿咳嗽,会咳少许黄痰。睡前小便,夜间想尿无尿。有过1次鼻衄,蹬被子好转,出汗减轻。吃饭也香了。治疗咳症,最怕干咳。就像不加润滑液干耗磨损。把干咳治成湿咳就是进步,能咳出痰就是好事,咳出黄痰就是由寒转热,快好了。腹诊发现散在小颗粒结,敌人已经做鸟兽散,成不了气候,背变温皮肤增厚,面色明显转白,下巴还是偏暗。舌头还是偏胖,但不是水汪汪了。

病症明显缓解,脾胃功能已经恢复,就继续化痰散结,针对黄痰用了一点偏凉的连翘。

 

第四次诊疗是在1个多月后,2010年12月4日,下午将近5点。患儿已经不咳嗽了,这次来是因为晚上睡觉鼻子不通气,仍有鼻衄来的。腹诊发现孩子上脘中脘满满当当,一看就是吃多了食积闹的。给予点穴治疗,处方消食化积用了炒三仙鸡内金白茅根等药物。

 

离开望闻问切,我是无法诊断病情,更谈不上治疗的这也是我从来不在网上诊病看病的原因。有了患儿家长的信任和坚决执行医嘱,以及在生活起居上的配合,病好得更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