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电影频道
电影频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76
  • 关注人气:4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亚洲的定位

(2007-04-12 14:43:13)
标签:

杨亚洲

电视电影

杨亚洲:定位电视、电影、电视电影

                                                     文/冯湄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班的杨亚洲,毕业后没干多长时间本行,而是在导演这个行当中干得有声有色。杨亚洲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导演,他独立执导的电影,从《没事偷着乐》开始,《美丽的大脚》、《泥鳅也是鱼》等,每一部都引起很大反响,不是影片获奖就是演员获奖。他导演的电视剧,《空镜子》、《浪漫的事》,《家有九凤》等也是好评如潮。  

除了电影、电视剧,杨亚洲还是创作电视电影的一把好手。中国的电视电影这种融合了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特点的新型艺术形式1999年在电影频道诞生,那时有些导演还在为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而苦恼。既导过电影又拍过电视剧的杨亚洲一开始就对电视电影这种新型影像表现形式比较认同:“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难得有闲暇的时间去影院看片子,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太长又看不完,在这种情况下,电视电影的出现是必然。”杨导积极投身其中而且出手不凡。

1999年,他拍摄了电影频道的第一部电视电影《别了,冬天》,此后的两三年时间,杨导拍摄了《婚前别恋》《回家看看》等七、八部电视电影作品。1999年执导的《大戏小戏》荣获第一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家园》获得二等奖。杨导在2001年拍摄的《法官老张轶事》获得第二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二等奖,同时获得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法官老张的扮演者马恩然也因此片荣获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这是第一位因主演电视电影而获奖的演员。在那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上,杨导三次走上领奖台,他的电影《美丽的大脚》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他本人同时荣获最佳导演奖。

通过拍摄实践,对于电视电影杨亚洲导演有这样几个定位——

首先,在拍摄手法上,电视电影不同于电视剧,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电影。因为它是为在电视上播放而拍摄的电影,因此在叙事形态、视听语汇和画面组接上都与两者有所不同。他说:“电视剧和电影我都拍过,我比较清楚电视电影与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反过来,我通过拍电视电影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更能运用电影和电视的优势自觉地思考和把握电视电影的特殊性。有人说,拍电视电影是给新人展示自己的机会,杨导认为这话有些想当然。他说,电视电影的成本比电视剧和电影低得多,一般拍摄周期在一周至15天完成,这就需要导演和所有创作人员高度集中所有的智慧和经验,它和拍电影电视剧的感觉都不一样,要做好很难。

其次,在题材选择上,电视电影更适合反映现实社会中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回想起来,杨导的片子都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关注的都是那些不起眼的平民老百姓,因此被人们冠以“平民导演”的称号。杨导认为,电视电影多拍现实题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特别多,改编好了就能拍一部好的电视电影作品。他说:“要选择那些电影不想拍,电视剧不能拍的题材。我反对电视电影拍大片,它和那些娱乐电影和艺术电影都不同,它应该是扎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反映贴近百姓的真实生活,有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主张把古装剧留给电视剧,把大场面的战争片留给电影。”

第三,在收视观众的定位上,电视电影应该面对上班族,面对白领阶层。几年来,电视电影以年产百余部的数量健康发展,无论在艺术质量、收视率和技术创新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正在走向成熟。观众的认同和喜爱证明了电视电影的发展有特别好的未来,但是观众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电视电影的前途。杨导说,电视电影的主要观众不是看大片的,也不是不出门的老大娘,而是没有时间进电影院,又不能将电视剧看完的上班族。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用不太长的时间看一个温馨的故事,这是一种快乐和享受。电视电影应该探讨如何走自己的路,培养自己的观众队伍,掌控好未来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