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前线IDF观察:英特尔刷脸

(2015-04-09 10:58:27)
标签:

杂谈

在前线IDF观察:英特尔刷脸

文/在前线 老凉

 

帅气大叔科再奇亲自刷脸、中国代言人杨旭上演实感杂技、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展示新产品……

 

 

从本届IDF开始,英特尔用刷脸的方式刷新了其在华形象。

 

没有违和感的实感技术

 

 

上午的Keynote、下午的分论坛和采访等等,一天的活动下来,在前线记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英特尔,与之前相比,显得高调而自然。

 

 

开场的007电子音乐演奏,一位乐队成员始终举着一个平板一通拍,这是个梗:大屏幕上演示出了用平板上面的实感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

 

大会的主持人,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旭出场时,在虚拟的大街上,身手敏捷的杨旭翻着跟头,奔跑着来到会场……

 

 

本届IDF上最大腕儿的演讲嘉宾——英特尔全球CEO科再奇拼了,用自己的帅脸快速打开一台电脑……

 

在演讲中,科再奇谈到,2015年,是英特尔在华的30周年,30年来最大的关键词是:合作、共赢。紧接着,科再奇的助手在演讲台和第一排观众席之间拉起了一道丝网,随即腾空而起的10余架无人机,飞来飞去,通过实感技术在大屏幕桑勾勒出了“合作”的汉字……

 

而在现场体验区,英特尔专门设立了实感技术体验区,从PC、平板再到智能手机,不管是帮助白富美录制自己脚型数据给自己订一双精致的舞鞋,也不管是在滑雪或者格斗游戏中虚拟一把……英特尔的实感技术已经实实在在来到人们身边。

 

科再奇在演讲中反复提到一句话,英特尔致力于把最尖端的技术率先带入中国。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实感技术是英特尔先进技术的一个缩影,英特尔今天还宣布下一代处理器架构Skylake,将在年内推出,届时实感技术带来的无密码体验将从PC逐步延伸到二合一、平板、手机上面。

 

当然除了实感之外,英特尔还宣布了在数据中心、移动、PC等相关技术以及与本地合作战略的进展。可以说,从炫酷的实感技术入手,进而带出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技术,这看上去没有太大违和感。

 

与中国协同创新

 

杨旭告诉在前线,深圳是最贴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载体之一。

 

 

 

早在3年前,英特尔就开始在深圳布局,并且排除产业的质疑,建立了CTE生态圈,如今,在深圳,英特尔已经有几十家的OEM、ODM、IDH等合作伙伴。深圳早已经不是一个山寨之都,而是创新之都。

 

2014年,英特尔芯片平板电脑达到了4600万台,超额完成了4100万台的销售目标。科再奇说,如果没有深圳,没有CTE,英特尔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

 

据在前线观察,在本届IDF上,英特尔除了展示其技术之外,进一步展示了与中国产业寻求合作的诚意。

 

科再奇说,2015年,对于英特尔、科技产业、英特尔在华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摩尔定律50年了,也是英特尔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的新起点。

 

科再奇特意提到英特尔在华迎来了30岁生日,30年来,英特尔与中国一起合作创新,一起成长、增长。

 

演讲中,科再奇透露,过去30年英特尔在中国投资77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了强有的商业存在,英特尔在中国拥有7500名员工,整体营收超过100亿美元。

 

在本届IDF上,英特尔宣布了与腾讯QQ物联、中移动、金山、万创、天地互连、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星航道科技有公司等众多中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合作涵盖了IT、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环保、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另外,英特尔宣布投入1.2亿元人民币,启动了“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采用三级推动模式,包括:

 

 

第一级是创建8家落地于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的“联合众创空间”;第二级是建立开放线上创新中心,与线下“联合众创空间”形成互补联动的O2O支持体系;第三级是创投与产业孵化,包括首个“英特尔投资中国天使基金”,总额为人民币8000万元。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指出,如今,英特尔与中国的创新进入了创新2.0时代,也就是协同创新,互联网 是协同创新,深度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也是协同创新,英特尔将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工业转型、产业升级。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科再奇在会上秀了一下自己的中文:合作、创新,这四个字。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他所有能秀的中文了。

 

 

科再奇和英特尔,这两位大叔,真是挺nice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