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AWS五大建议:甩掉高冷 学习微软与阿里

(2014-12-18 11:17:29)
标签:

杂谈

写给AWS五大建议:甩掉高冷 <wbr>学习微软与阿里/《在前线》老凉

AWS是全球云计算市场上最知名的角色。但是,想要在中国取得不错的表现,是时候甩掉高冷,向微软和阿里云学习。


AWS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其宣布入华也已经过去一年时间了,但是让人颇为失望的是其进度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


反观,AWS的竞争对手微软和阿里云,非但动作频频,市场声量也持续扩大。老凉在这里为AWS提几条建议,期望能够对未来在华布局能起点作用。


一、应跟上中国配速


可以说,政府关系是跨国公司在华布局首要做的事情,AWS也深知这一点。但是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其政府关系和拓展速度似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去年12月份宣布入华时,AWS宣布与北京市政府、宁夏省政府以及云基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年时间过去了,AWS虽然在中国多了如小米、360、华大基因、一加手机等知名客户,但是其在国内提供的服务仍然是预览版。


反观其在中国的众多竞争对手,速度和举措则快速很多。阿里云在2014年,在守住中小企业市场之外,还积极拓展政府行业,与众多省级行政单位政府部门合作。阿里云成为了中国政务云里面的最大竞争者。


微软的速度也是超快,20136,微软宣布其Windows AzureOffice 365公有云服务落户世纪互联。2014326日宣布由世纪互联运营的Windows Azure正式商用。


而对于AWS而言,未来要做的不仅是要跟上中国配速,也要进一步协调好有关部门的关系。


二、多个朋友多条路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无论是对于手机、汽车等消费品,对于云计算而言,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因此众多巨头都盯着这块大蛋糕。


事实上,AWS在花落地的企图心由来已久。世纪互联CFO萧尚文曾经透露,早在世纪互联2011年在美国上市之前,AWS和世纪互联双方就开始寻求合作,但是当时,AWS谈的只是做数据中心,而世纪互联是要做云,后来再加上种种原因,双方的合作就不了了之了。


值得玩味的是,后来微软选择了世纪互联,率先把自家的公有云引入到中国。前不久,雷军率领金山软件、小米和淡马锡共同投资世纪互联2.96亿美元。一向号称“互联网思维”的雷军此举,可能间接地证明了当时微软的眼光。


说这个呢,其实是为了提醒AWS在中国一定要找到合适、得力的合作伙伴。AWS肯定会问我,你给出个方案嘛,好呀,没问题,咱们数一数,除了三大运营商之外,就是互联网巨头,之外的几家基本被占完了,世纪互联、首都在线等都有主儿了,怎么办?


我建议AWS可以和运营商谈,也可以BAT之外的互联网巨头谈,比如新浪、360等没啥不可以的,另外去敲敲联想、浪潮、曙光、华为的门也没啥不可以。


没人规定、没人限制你与这些企业去谈吧?


三、说CXO们听得懂的话


AWS拥有太多的粉丝,但大多是技术人员、开发者,在中国这个很重要,但是不足够。你必须说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话,当然了今年的技术峰会好了很多了,让用户来讲,让用户来影响用户,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但是仍然需要再接地气一些。少一些技术参数,多一些案例、实践的分享,甚至多讲一些战略,都是可以的。


这次大家都等着听在华的具体举措,结果上午的演讲结束了,有些太不过瘾。如今,在中国,在互联网时代,你不能让大家猜你的心思。战略不清,有时候会耽误大事儿。


为什么不能讲讲宁夏数据中心的进展呢?为什么?


有困难?有困难怕什么,谁都会遇到,关键是让业界知道,大家希望和你一起承担呢。


毕竟大家都非常关心你,对吧?


四、放下技术宅身段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AWS在中国的形象,我想用:技术宅。


如果用另外一个形容AWS在中国的印象,我想用:高冷。


在国外,技术宅并不是贬义词,它是一种至高的状态,但是在中国它代表着你不接地气,可能AWS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高冷的气质由生俱来,或许AWS不认这种形象,但你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


高冷也并不是贬义词,首先它表明了你有气质,AWS每次会议都会提到过去多长时间,进行了多少次更新,这些更新是什么,然后就是怒长的名单,而大家在意的是什么?是到底能够给人们带来哪些提升、改变、变革。


的确你讲了,但是你大多时候还是陶醉在技术参数里面。


五、融入到本地化安全体系


当然了,这个你也可以说我吹毛求疵。


在此次大会上,AWS列举了自己遵从密密麻麻约有两页的安全标准,诸如ISO9002ISO27001ISO20000、美国RAB和英国UKAS等等都不在话下。


我只想说一句,既然你在中国落地,请尽快加入可信云服务认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