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毛桃

标签:
文化 |
分类: 民族医药 |
五指毛桃,别名佛掌榕、粗叶榕,广东通称“五爪龙”,又名亚桠木、三龙爪、五爪毛桃、五爪牛奶、土黄芪、南芪等。五指毛桃并不是桃,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
小灌木或小乔木,全株茎果皮叶含乳液,根皮有香气。其含有有机酸、氨基酸、三萜、生物碱、香豆精等。《中华药典》记载,五指毛桃味辛甘、性平、微温,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其根可以与猪排骨、鸽子等煲汤,煲出的汤有椰奶香味。
品种考证及生药学研究
五指毛桃,其药用始见于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其后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肖步丹的《岭南采药录》等均有记载。1977年以“五爪龙”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志》、《中华本草》等大型辞书中对其药用价值、原植物、地理分布、产销情况等亦有简要记述。同时,五指毛桃又是一个多民族使用的民间草药,瑶、傣、侗、壮、黎、哈尼、景颇等多个民族的民间药书中都有记载。有关其生药学研究在《中国民族药志》中有较详细的内容,分为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并附有五指毛桃根的横切面结构简图和粉末特征墨线图。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
五指毛桃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之功,岭南地区的中医或少数民族民间医生常用于治疗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月经不调、风湿痹痛、水肿等症。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五指毛桃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胸腺、脾脏重量指数及血清溶血素水平,提示五指毛桃对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关五指毛桃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通过对五指毛桃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及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β-谷甾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年份、不同采收季节、不同农家类型品种的五指毛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显示3~4年、秋季采、细叶型的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含量显著增高,补骨脂素应为五指毛桃指标成分群中有价值的质量评价指标,其次是佛手柑内酯。药用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用于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脾虚浮肿,病后盗汗,白带。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客家人自古以来,有采挖五指毛桃根用来煲鸡、煲猪骨、猪脚汤作为保健汤饮用的习惯。用五指毛桃煲鸡、煲猪骨汤其味道鲜美、气味芳香、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对支气管炎、气虚、食欲不振、贫血、胃痛、慢性胃炎及产后少乳等病症都有一定的作用。
购买五指毛桃,一是要看色泽,一般以棕黄色为佳;二是挑质地,粗黑的有效成分反而较少,根须细的比较好;三是闻味道,没有硫磺味,好的五指毛桃有一股淡淡的椰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