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海静养行气六步功

(2011-10-10 18:35:38)
标签:

文化

分类: 道家修炼

静养行气六步功

林海(上海气功研究所所长)

静养行气,以通周天,是练静功的基本要求,也是气功锻炼向最高深境界发展的关键。古今练功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功种功法。我们在整理研究古今各家有关静功功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练功实践经验,提出静养行气六步功法。按此法学练,可疏通全身经络气血,加速内气循任督及十二经脉通畅运行,培养人体之精、气、神,又可避免练功出偏差。实践证明,不少严重慢性病患者按此法锻炼,即可出现气通大、小周天,并随之食欲增加,睡眠安宁,从而逐渐治愈多年顽疾,恢复健康。


  本功法分为六个步骤依次进行。全套功法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步都互相衔接,一环扣一环。因此,练功时必须循序渐进。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自我锻炼,要求做到意、气、形三合。即意息相随,以意引气,疏通全身经络,最后进入恬淡虚无,“与天地同体”之境界。这是本功法之特点与要求。现将六步功法分述如下。


   1.端正姿势、全身放松


  练功开始,首先要求心情舒畅,大脑安静,以一念代万念,排除杂念,思想集中。按练静坐和站桩的姿势要求,做到头正身直,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脊柱成轴,两腋松开,舌抵上腭,面带笑容,两眼垂帘,鼻尖对脐等。接着进行全身放松,即先用手轻轻拍打头部、胸部、腰腹及手臂、大腿,使之放松,或可用震颤手脚之法引导全身放松;继则意息相随,以意引导全身逐步逐段地放松,从头至脚,由表及里,使全身皮肤、肌肉、神经、血管、脏腑等都放松。同时,意想那一部位放松时,呼吸亦随之配合,呼吸自然,吸气时想静,呼气时想松。通过这样的放松训练,使内气得以运行,可感到周身轻松舒适,从而逐步产生得气感。于此同时,由于意念全身放松而代替了其他杂念,故还可使杂念逐渐排除,使大脑逐渐入静,从而有利于练功入门,又可避免出偏差。实践证明,不少练功出偏差者,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懂得或没做到全身放松,以致当内气自丹田发动后,出现气机乱窜或憋气、胸闷等。所以我们认为练六步功的第一步,必须要求做到端正姿势,既有劲又有松,使全身放松,首先是大脑、五官放松。这是本功法必须学会的第一步。这步功法,对神经衰弱、高血压、震颤麻痹、中风后遗症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2.三线贯气、降浊升清


  在学会全身放松的基础上,接下来是进行三线放松结合贯气法的训练,以行气和降气。即把身上浊气自上而下降,并排出体外。所谓浊气,即病气或病理信息。通过练功,把身上浊气往下降,这样,清阳之气才能得以上升,即所谓“降浊升清”。其法是以意念配合呼吸(自然呼吸),呼气时,意想全身浊气(病理信息)分三线自头部往下贯:第一线是由头部降至胸、腹部,沿足三阴经往下至脚心涌泉穴出去;第二线是由头部降至两肩、双手指,沿手三阴经、三阳经出去;第三线是由头部至背部,沿足太阳经至腰、髋、双腿、双脚跟、双脚趾。一般人每一线可各做3—5次,体虚、血压偏低及妇女经期者,做2—3次即可。通过本功法训练,可使全身进一步放松,浊气得以下降。练功后可感周身轻松,头脑清爽。对于头昏脑胀、血压高者练此功法,有降血压、清头目之功效。所以本功法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又是防止练功出偏差(气往上冲)的一种行气法,通过训练,可贯通经络之气,为行气通经创造有利条件。


   3.丹田呼吸、调息调气


  这步功法是使真气在丹田(指腹部丹田)部位开始聚集、充实与发动的要领,也是练内丹的功法之一。历代气功家都很重视练丹田之气,只有丹田之气充实旺盛,并调动起来,才能循经络系统通畅运行。否则,就谈不上行气通大、小周天。故本功法亦为气功锻炼的基本功。其法是:


  首先要求把自然呼吸变为深、慢、细、匀的腹式呼吸,并由顺腹式呼吸逐步进入逆腹式呼吸。然后结合内视丹田,吸气时意想气吸至丹田,呼气时意想气呼至丹田,从而逐渐形成气聚丹田。接着是意气相随,吸气时意想气由命门吸至腹部丹田,呼气时意想气由腹部丹田呼至命门,在各进行12—18次后,反过来用逆腹式呼吸法,吸气时意想气由丹田吸至命门,呼气时意想气由命门呼至丹田。这样,使丹田与命门之气逐渐衔接沟通,真气逐渐在丹田部位聚集,并与命门联接,逐步形成丹田及丹田与命门之间一起一伏的呼吸运动,从而使腹部丹田部位逐渐产生胀、热或有一气团的得气感,进而把腹部丹田之气逐渐聚集、充实与调动起来,为气通大、小周天打基础。


   4.真气运转、炼精化气


  在腹部丹田呼吸的基础上,接着训练这一功夫。这是进一步使真气在腹部丹田聚集、充实与发动之要领,也是气通小周天乃至大周天的要领,又是炼精化气的基本功。在练此功法时,要求做到逆腹式呼吸,并做到意息相随。其法是:


  (1)吸气时意想气由会阴穴吸上至腹部丹田、神阙,呼气时意想气由神阙呼至腹部丹田、会阴穴。如此一呼一吸,一上一下,使会阴、下丹田、神阙联成一气,使腹部丹田之气开始转动。


  (2)呼吸时意想腹部丹田之气在腹部丹田周围运转,可由左至右,由下而上,由小圈到大圈逆时针地左右运转,然后再反过来,由大圈到小圈顺时针地左右运转,使腹部丹田之气逐步转动起来。


  (3)吸气时,意想气由会阴穴吸入,同时结合提肛收缩,使气上行至两肾命门,再到腹部丹田略停一下再呼气;呼气时,意想把气呼至会阴穴。如此,随着气机运转,使会阴、命门、腹部丹田三者联成一环,意气相随地运转。这种真气运转法,称为炼精化气法。通过本功法锻炼,不仅可使腹部丹田之气进一步调动起来,为气循任、督脉运转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对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以上三种真气运转法,一般各进行8—12次以后。就会逐渐感到丹田、命门、会阴等部位有发热或跳动感,甚至还可以感到有一股热气流在运转,如此再通过锻炼,进而即可气通小周天,出现内气循任、督脉运转循环之感。 

  五步功:升降开闔,练气化神

        本功法是在上一步真气运转的基础上,使内气进一步运转,达到升降开阖,从而使气通“大、小周天”,进而达到所谓“与天地同体”之境界,十六步功法之高级阶段,而练功至本阶段时,不仅内气旺盛,循经络系统进行畅通,而且此时呼吸进一步缓慢,大脑进一步入静,功练得好的则神、意、气、三者融合一起,进入瞻虚天境界,亦即所谓’练气化神“。

        1.   以意引气,中宫直透

         吸气时意想气由会阴穴吸入,上至丹田,膻中、廉泉、百会,然后稍停,再呼气,呼气时,意想气由百会穴呼入廉泉,膻中、丹田以至会阴穴。如此随气机上下升降中宫直透,从而为进一步气通”小周天“打好基础。

         2.  升清降浊,周天运转

         这一练法,循经络运行方向升降。

         吸气时意想自身之气由脚心涌泉穴吸入,沿足三阴经上至会阴,丹田,然后稍闭一下气再呼气;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呼之膻中,再分至双手三阴经至双手指又稍闭一下气再吸气;吸气时,意想由双指三阳经吸气上行至头部印堂穴,百会穴,稍闭一下气再呼气;呼气时意想有百会穴呼至背部,沿三阳经下至双脚跟,脚趾,然后稍停一下再吸气,如此一吸一呼,一升一降的气机运转,使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通过一定时间锻炼即可出现真气自动通过”大周天“,自觉感到气循自身十二经脉运转循环。

          此功法不仅对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所形成的头脑张等气机紊乱,阴阳不和之症具有升清降浊调和阴阳之治疗作用。而且可疏通全身经络气血,温阳全身脏腑,肌肉、筋骨、皮毛,通利全身关节,对于某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丹田开阖,与天地同体

        练功至此阶段时,大脑高度入静,周身之气更加通畅运行。此时可以以意引气,吸气时可存想内气自丹田部位如电波样慢慢扩大,轮布全身,并扩散体外,乃至意想放大如整个宇宙之大。然后,稍停一下再呼气,呼气时又存想气如电波样一圈一圈逐渐缩小至全身及至丹田,结成一小球状。如此一呼一吸,逐步形成丹田部位的一开一合运动。       另方面,在运行数次之后,亦可采用呼气时想内气放大松开,吸气时存想内气缩小,关閤的相反的训练方 法。通过这种丹田开阖的训练,使周身之气由表及里,由里及表,通畅运行,并可感到与天地之气融合相接,以吸取天地之精气,呼出体内之浊气,即所谓进入“与天地同体”,“天人相应”的境界。而练功到此时,呼吸进一步缓慢,大脑进一步安静,杂念完全消失,此时可感到自身脉络通畅,营卫调合,周身温暖或轻飘飘感,头脑异常清晰,如此锻炼,即所谓练气化神,功练得好的,可内视感觉自身真气循经络运行或出现“觉明”,或可外视自身气化之神光罩辉,这样练下去,就逐渐是自己功夫向高深阶段发展。

        六步功:养气存神,炼神还虚,复命归根

        这步功法的内容是养功和收工,通过前五步功法的锻炼,把自身内气调动起来,并很好地循全身经络通畅运行以后,接下来就要善于涵养和回收自身“元气”,“元神”,使之能很好地回储存于“丹田”而不致耗散,即所谓“复命归根”。反之,如果不重视本部功法的锻炼,使“元气”,“神气”不能很好地归根与丹田,因而必将影响前五步功法的练功效果,有些练功后反而感到疲劳,甚至练功多年而身体不显的健壮,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懂得“练养相兼”之意义,与不善于养功收功之故。所以进行本步功法的训练,不仅可巩固和提高前五步功法的练功效果,而且还有利于“精、气、神”的培养,是真气更加旺盛,精神更见充沛。这步功法的特点在于要求精养,使之做到进入“恬曕虚天”的境界,即所谓“炼神还虚”。具体做法:

      1.  在练完第五步功法后,让呼吸恢复到自然状态,并逐步缓慢下来,意念逐步淡薄下来。此时可意想自身周围及至宇宙之气随自己呼吸如电波一样一圈圈缩小,慢慢回归于丹田,在丹田处有逐渐缩小,最后以至于感到自身和周围得一切都不存在了。此时大脑高度入静,进入虚空境界。再练本功法时,双手可叠放在下丹田部位,掌心朝里,左手在右手之外(女)。

       2.   在练上述功法数分钟后,神意进一步宁静,只有一个练功的意念轻轻地想着丹田,让元气,元神培育丹田,呼吸亦逐渐更加缓慢,气功练得好的可进入“胎鬼”阶段。只有“鼻息微微,若有若无”的内呼吸,此时大脑处于一无所念的气功状态。并可感到“只见光弧,不见我身”,进入古人所谓的“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的高深阶段,而练功到此时,可感觉到周身异常温暖舒适,精气神异常充沛,心情异常愉快。

      3.  在养功十至十几,二十分钟后即可收功。收功时可先耸肩,晃头,摆动身体,舒展手足,然后用双手做一手势,将两手向上至耳后举过头,(手心朝里)然后向下向里环抱丹田,意想自身周围之气随手势收回归丹田。呼吸随之配合,即把自身周围之气呼吸到丹田。这样进行三、五次,然后做洗面、搓眼、摩头、擦耳、磕齿、捣海等动作多次,还可按摩腰部,身体几次,即可起身结束练功。

      以上六步功法全过程时间以一小时左右,超过一小时亦可,可根据自身情况顺其自然的进行锻炼。总之,只要坚持之以恒的按上述六步功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自我锻炼,养成习惯,形成规律性则不难,在较短时间内学而有成,获得静养行气通经之成效,使气通“大小周天”进而使功夫提高一步,做到以意行气,发挥人体自我调节生理机能,以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之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