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陌生人说话教育 |
分类: 随笔杂谈 |
每每在电视上看到儿童被拐卖的报道,我都不忍去看去听.有了孩子后,更是如此.而心痛之余,更时刻以此为鉴.从儿子懂事能明白道理后,'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这句话,我自己都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
可是,今天,偶然看到的一个报道,又让我陷入了困惑:一个七岁的孩子,因为迷路了,从晚上九点到凌晨2点,居然一直徘徊在街头整整五个小时,直至最终被她父亲找到了.而事后了解到,在孩子迷路的过程中,曾经有许多热心人询问和想帮助她.可是,因为孩子一直牢记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叮嘱,而拒绝了所有这些善意的帮助.
不能不先替那孩子庆幸:庆幸这其间,她没有碰到居心叵测的坏人;也庆幸,孩子终于等到了她的父亲.但同时,也有些不能想象:难道,孩子大深夜街头徘徊这么久,就没有交警出现?而孩子,竟也不懂得使用公用电话求救么?当然,更困惑的是,我们对孩子的'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的教育,到底是对是错?
我想,我们的出发点肯定是没错的.毕竟孩子年龄还小,阅历也浅,识别好人和坏人的能力太低,担心他们上当受骗.而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和生人说话可能会导致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干脆,就不让他们去做选择,只要'不和陌生人说话'就是了.
可是,现在看来,好象这么做也并不完全保险了.这样一来,也许孩子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是,与此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阻碍了孩子学习成长的道路.---如果那个孩子,她能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及时地向最近处的警察或交通辅警求助,或是向附近处的报摊或书报亭主人求助,让他们帮忙拨打110报警;甚至会想,如果那孩子一开始就接受了好心的陌生人的帮助,或许就不会徘徊深夜如此之久了?
可是,心头的担心困惑还是无法消除,这里头更多地牵扯到了一个关于防范和信任社会之间平衡点的问题.不说孩子,这个连我们大人或许都很难拿捏好的.对于孩子,更是无从说起了.不得不仍旧多心地想,如果孩子的主动求救,或者接受了陌生人的救助,而不幸地遇到了居心不良的人,那结局也许更凶多吉少...毕竟,现在社会上也还是有不少这样那样形形色色地不良分子存在.---而就在前两天晚上,我还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报道:两个五六岁的,手足被残的孩子,每天都在街上行讨;而附近民众,都猜测是人贩子所为.而当地民警出面调查此事时,两个孩子又无声无息地不知去向了...
所以,对于是否仍要坚持要求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仍旧还是骑虎难下.说得多了,让孩子产生过强的戒备心理,前怕狼后怕虎地行事畏缩,止足不前;不说么,又担心孩子涉世未深,识别不了狼外婆的真实嘴脸.---唉,凡事,还就真怕讲究这一个'度'字!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还是值得我们做父母的警醒的:在平常,我们在引导孩子在进行自我保护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懂得利用身边现有的条件去解决突发的事件,比如拨打报警救援电话,熟记父母亲戚的电话号码以便在紧急时刻能尽快跟家人取得联系,或是平常就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自认路的能力等等.---我想,让孩子在面临困境之时,能有多一种求生的技能,终究要比一昧地守株待兔,坐以待毙要强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