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来”看问题——如何运用单破不立解决问题

标签:
单破不立教育 |
分类: 平等思维 |
有家长问:
这个问题可以用单破不立来解决。
孩子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不清楚,他有了困惑。他困惑的核心就是“重复做相同的事情”。
吃饭、上学、下学、睡觉是相同的事情吗?如果吃饭吃着很香,吃饭就不是相同的事情;上学有好朋友一起玩、有老师表扬,上学就不是相同的事情,就不会枯燥;如果今天过得很开心,到晚上已经累坏了,作业又做完了,很充实,睡觉就不是相同的事情。
家长不能解答这个问题,是因为他看不到问题里边的关键点,他不知道他的问题是什么。孩子的问题是:吃饭、上学、下学、睡觉,这是同样的事情,很无聊。这句话本身是什么含义家长是不清楚的,他可能已经被孩子“带沟里”了。孩子说这些是“重复的事情”的时候,您就已经认为是重复的了。如果重复的是无聊的,您再回答这个问题,就没法回答,因为您会觉得:真的是啊!每天上学、每天放学、每天吃饭、每天睡觉,就是很无聊啊!这个时候您想回答,但是您无从回答的。
然而,每天早上吃好吃的东西就不是重复,就是快乐的事情;每天上学被夸奖,上学学到东西有收获,就不是相同的事情。大家想是不是?所以说,是因为您不清晰孩子所提问题的前提结论,所以他就一下子把您“带沟里”了,您想回答他的问题就根本无法回答。这一点只要点破,这个问题就不用回答了。
有位家长说这个孩子很厉害。这个孩子要是厉害,他就不会先把自己“带沟里”,又把妈妈“带沟里”了。他不厉害,是爸爸妈妈不够智慧,不够清醒,被孩子“带沟里”了。孩子在“沟”里,爸爸妈妈一伸手要拉孩子,孩子一把就把他们带“沟”里了。
在我微博中的“平等思维词典”里有一句话:有很多问题大家看似理解,但是实际上是不理解的。同样的话,看似表面上没有人不理解——就像这个孩子所说的这样的大白话,您可能会说:我怎么会不理解呢?但是您真的不理解,如果理解了,这个问题马上就能解决。我把这个问题点明白了,大家一看马上就清晰了,但是不点明白,您就看不清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
在“平等思维词典”里我曾经说过:在我眼里,很多词都是有80种含义的。这个词的很多意义可能连说话的人自己也不清楚,但是他自以为很清楚,这些自以为很清楚才把自己引向了死胡同,就是被“拽沟里了”。
大家慢慢地学习平等思维,常常去感受“跳出来”看这件事情的感觉,这个“跳出来”是什么意思?“跳出来”就是您可以同意,但是您不是真同意。可以同意又不是真同意是说假话吗?不是,是“大直若屈”。您说的全是真心话,但是您真心里没有话,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随顺而转,这就是接纳、理解、建议,这就是我们的和谐沟通三大步骤。
大家理解透了单破不立,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像刚才说的那样的问题,我们就能够不假思索一下子找到问题的点。只要大家把单破不立的点找到,把这些点破掉,问题的答案一下子就出来了。
问题的答案永远在问题本身上,找不到答案不是您找不到答案,而是您搞不清楚问题,这就是单破不立的机制。
2013年暑期的训练营,马上就要开营了!
2013年夏令营第1期:7月12—18日
2013年夏令营第2期:7月29—8月4日
l
l
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