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水池有几桶水?—智慧国王故事之一

标签:
破题国王水池大臣平等思维教育 |
分类: 平等思维 |
国王的水池有几桶水?—智慧国王故事之一
平等思维唐曾磊
从前,有个有智慧的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前面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灵机一动,出了一个题目考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多少桶水?”众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上来。国王发旨:“给你们三天考虑,谁回答上来就重赏!”
各位聪明的读者,您怎么回答?请观赏一下下面的水池,这个池子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连同湖心岛被称为近春园,现在是清华大学的一部分,美不美?好好想想这么个水池有多少桶水?
如果您回答不出来,请继续往下看。
一般的故事到这儿就圆满了,大家一定认为自己明白了。 其实也许您没明白。请回答我的问题:
下面我帮您解决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希望这篇文章给您启发。
一是破除“紧箍咒”;
二是解剖问题。
我们先来看解题的障碍。
毕加索说过:“创造之前必先破除。”
破除什么?破除思维的路径依赖,破处传统的观念束缚。我们的传统思维中,什么是桶?您一定想到了家里的桶或电视上演的木桶。对不对?就是这个“紧箍咒”把你一下子锁住了!
我们要破掉所有的紧箍咒!
我们再看如何解剖问题。
破题最重要的就是破开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
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总是会忘记事物的相对性,经常会局限于某一角度钻不出来,而看不到另一面,如果换个角度,一下子就可以海阔天空!
所以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破题法。
要做到破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比如上面的故事中,当国王给大臣们问题的时候,大臣们没有好好分析问题,而是着急着赶紧解决问题。试问,如果问题看不清楚,怎么回答问题?
很多学生都很浮躁(成人其实也这样,程度有不同而已),最典型的表现是他们不能把心安定下来。他们总在想着往前走,没拿到题目希望赶紧看到,看到题目了,还没看清楚就赶紧想解题,解题的时候,还没有解完心里早已经飞出去玩了,而出去玩的时候,又在担心作业和学习。
把心安下来,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解决不好。
上面故事中,国王问了问题以后,一个有智慧的人首先应该就国王的问题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水桶有多大?一个桶到底多大本来是模糊的,所以,第一要明确桶的大小。
第二,水有多少?显然水池中的水的多少也是模糊的。第二要明确水的多少。
上面是模糊对模糊,所以无法判断,要想判断首先就应该先确定桶的大小和水池的大小。
所以考虑到这里,问题也就很明确了。
这样分析,答案是不是就出来了?
那么,对于学习的问题,一般的问题要破解到什么程度呢?
一般说来,要破解到以下的程度:
一是破解到公理的程度;
二是破解到基本假设的程度;
三是破解到基本常识的程度。
到这里,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与文本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