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万百毕业,一百万待业——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2008-01-06 23:54:38)
标签:

杂谈

感动瞬间

人文/历史

学习公社

校园生活

感悟随笔

文化

科学

谈天说

分类: 就业讨论
 
五万百毕业,一百万待业——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唐曾磊
   
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3日在2007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指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大学生,曾被称为国家的栋梁,曾是众多单位争抢的天之骄子,在古代曾被描述为“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

  但到了今天,大学不再是保险箱,不能保证每个毕业生顺利就业。甚至有人提出:毕业=失业。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
2006年毕业的本科生中,有百分之六十六点一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人民币一千元到两千元之间的低水准;
  百分之一点五八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
  部分毕业生的起点工资降到了民工价,仍然是一职难求;
  结论是“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
  在清华大学的bbs上看到有同学贴出了这样的一幅对联:
  上联是: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下联是:
  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
  横批:愿读服输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找工作的确竞争压力非常大。
  那么,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是不是真的严重过剩了?
  按说,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才供给与需求都有很大缺口,不应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部总人口的比例是60%;
  日本、韩国都是30%;
  印度是16%;
  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大学生却只占5.7%,应该还属于人才不饱和状态,可是在这种低比例状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高学历人才失业?

   浮躁是当今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家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我感觉到企业不是不缺人,而是非常缺乏合格的优秀人才,如果有合适的优秀人才,工资根本不是问题。
  为此我进一步跟很多规模较大的学校的校长们聊过,也跟很多各种规模的企业老总谈起,从他们的谈话中都会明显感觉到每个学校或者企业不是人才过剩,而是普遍缺乏合适的优秀人才。
  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需要那种踏踏实实,准备跟学校或企业一心干下去的稳定的员工。这样的员工单位愿意多付给他们薪水,因为他们能够踏实干,才能够培养他们,他们才可能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
  几乎所有单位的领导人都愿意招聘那些踏踏实实工作的人才来好好培养。
  我的教育中心曾招聘过很多老师,其中不乏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觉得他们有干劲,有朝气,好好培养的话会很快成才。
  但后来发现自己错了:
  新毕业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工作不塌实。
  他们心思游移不定,工作中很小的一点挫折,他们就会敏感地受不了,甚至会因此提出辞职。
  很多学生人生的大方向还没有确定,所以他们在不断地选择,任何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信息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机会,他们认为自己还年轻,失败得起,所以就可以轻易地放弃现在的职业。他们不懂得珍惜机会!
  有一位来我中心应聘的老师递给我们的简历中,我们发现他在毕业一年的时间里,总共换过11份工作!
  中心负责人事的老师说他这次真的下定决心好好工作了,就留下他作为试用老师,应该说他的业务能力还可以,但工作远不够踏实,转正的时候几位主管都表示再试用一个月看。
  他立刻提出了辞职。
  中心批准了。
  让人又可气又可笑的是:没过一个星期,人事负责人说那位老师一连打来十几个电话,说还是觉得中心好,希望继续回来工作……
  有一次,一位中心花大力气重点培养的年轻骨干老师找我谈思想,说:“已经在这个行业做了快一年了,如果继续下去,自己就干不了别的了!所以,准备辞职。”
  “好你走吧。”
  我想问他们:“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
  ……
  最后得出的血的教训就是:坚决不再招应届毕业生或者工作时间太短的求职者,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安定的心,他们不会珍惜公司对他们的培养,很多公司承担不起这样的人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所以宁可不要。
  各位家长,您的孩子也这样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