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一座民俗浸染的风情小城
(2019-06-12 16:28:38)分类: 一方水土 |
万盛:一座民俗浸染的风情小城
你心中的万盛,也许是黑山谷的清幽与古石林的深邃,可能是奥陶纪的惊险与金沙滩的浪漫,或许是羽毛球的荣耀与全民健身的激情。然而,你却不知道,大唐贞观的风温柔过溱州的梦;你更不知道,神秘的夜郎王曾在此建立夜郎宫瑶居。还有那田埂上大气磅礴的“金桥吹打”和苗家踩山会上深情的恋歌以及边城关坝龙舞的风云变幻……
你与万盛的距离,不是主城向南73公里四轮奔跑的长度,不是你刷抖音里打卡族娱乐视频的手指与眼睛视线的距离,而是民俗文化熏旧的小城等待和你始终未曾到来的遗憾。如果你来了,我将轻轻为你掀开小城民俗文化的盖头……
“金桥吹打”漫乡野
“马蹄阵阵,马声昂扬;金桥吹打,荡气回肠。”这是已故重庆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叶语对金桥民间吹打“马风派”演奏风格的高度评价。
早在1957年,金桥吹打代表队演奏的《闹春耕》在重庆市农村文艺调演中荣获一等奖;1958年,金桥吹打代表重庆市民间音乐,参加四川省全省群众文艺汇演,以一曲《山村的早晨》荣获全省二等奖。之后《春到养鸡场》《蛟龙翻身》、蜜蜂围着菜花飞》《庆丰收》《喜鹊牌》《点江曲》等演出作品连续在省、市各种比赛中捧金抱银;1998年,在重庆直辖后举行重庆市首届民族民间吹打大赛中,金桥民间吹打荣获二等奖;2008年,金桥吹打代表队演奏的《青山水落音》荣获渝南黔北民间吹打比赛一等奖;2011金桥吹打传承人代表队荣获“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学徒技艺大赛一等奖”;2013年金桥吹打国家级传承人张登洋荣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高奖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目前重庆市获此殊荣的传承人仅此一人。
1995年,万盛被原重庆市文化局命名为“民间吹打乐之乡”,2006年,金桥吹打乐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万盛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2011年,金桥吹打连续两次应中央电视台特邀赴京参加《民歌中国》《村歌献给党》节目面对全国亿万观众演出。
目前,金桥吹打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5人,区级传承人30余人。
神秘苗寨“砍火星”
“砍火星节”系苗语“若琐”(或“坐梭”)的汉语译义,是万盛红头苗的传统习俗,历史悠久。每年农历七、八月份在各家族内部按户轮流负责进行不邀请其他家族和汉人参加,但是可以观看。“砍火星节”突出了苗族对神灵的祭祀、祈求,反映出其浓厚的民俗色彩。
相传,很久以前,在南岳山上,苗簇聚居山林之中。有一个苗族部落首领号称英雄火神,名叫幼叟,长年寄居山上以打猎为生。他的氏族人多地广,要经常性商讨氏族大事很困难,有一天,他想出一个办法来,在南岳山顶上升起一堆熊熊大火,火光四射,氏族成员闻讯赶来,紧紧围住大火,大家欢聚一堂,他们唱歌、跳舞、打牛、吹芦笙、踢毽、射箭、欢庆三天天夜不绝。此举得到了皇帝的赞许,封幼叟为火官(火神)。在幼叟的带领下,苗族儿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四季大吉。苗族后生们为纪念幼叟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拼搏精神,氏族规定每年农历八月或九下旬都要集聚家族主要成员举行盛大的砍火星节仪式,进行祭祀神灵、祈福消灾活动。砍火星节日期由各姓氏家庭自定,按家庭分别举行,各户轮流值年承办,各姓族长(今称“家长”)统筹一切。届时,各户的住地不管远近,都要自行按时派人(男女户主)参加该项活动,如有连续三年不参加者,视为自行脱离宗族。此俗沿袭至今,其程序虽已略有变化,但基本内容如旧。
“砍火星”的整个程序由苗族德高望重的鬼师(苗家巫师)主持,其活动的时间是在天色微亮、太阳未出之前。负责当年主办者的苗族人家,事前要准备好祭品及与祭祀相关的物品,并采伐一根枝桠较多的刺老包树,栽立在邻近主办者住宅的山野间一块地坪中央。当天凌晨,每户前来参加的族民要携带若干红色或蓝、黑、白棉线和旧布条以及未出兜的长约30公分的马儿笙草尖3根。主办人家,要将该户家中全部农具和主要家具、生活用品,堆放在住宅门坎外。各户代表则将携来的马儿笙草尖搁在刺老包树的枝桠上,将棉线和旧布条分别连结绞织成长辫,放在地上,摆成一个大圆圈,围住刺老包树和参加的人员。一切布置妥当,鬼师开始祷念颂词,在堂屋内祭祀神灵,然后,一手牵着一只尚未打鸣的小公鸡,驱赶着它绕着该农户各个房间走动,一手端着装有绿豆或黄豆的农用圆筛,一边滚动着豆子,将他们撒向屋内各处,一边以苗语唱祷:“太阳从东方升起,慢慢向西方落去,太阳升至高空,落下火星,发生火灾。这里住了几十户人家,请我鬼师来念经驱邪,大家住起才安身,火星师在此”,遂大吼三声,“邪魔鬼妖,赶快回避,统统滚远点,砍去火星,各户平安。”鬼师撒豆子,表示驱赶火魔。他绕屋一周施法之后,则离开住宅来到地坪,手持弯刀绕着圆圈内的苗民转圈走动,圈内的苗民则围着刺老包树跳起苗舞,边跳边唱,所唱内容大意是:“盘古开天地,造天造地造人烟,有了牲畜,有肉吃,有水喝,大家安居,要驱除邪魔,保障苗民不受侵害。”唱诵完毕,鬼师以火点燃棉线布条,持刀对准火焰,由东向西砍3次,并向刺老包树砍一刀,接着由站在圈外在祭祀开始前安排的持弓人,拉弓向西方射一箭,鬼师取过他的弓弩与砍火星的弯刀,交叉高举,诵唱一些诸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的词语,到场的苗民一一从刀弓下走过,至此,“砍火星”程序结束。接下来,燃起篝火,族民开始对歌、吹笙、跳舞,尽欢而罢,才共进早餐。菜、粮等食品,一般是由参加者自带,统一操办,也有由当年主办户招待的。
“砍火星节”的主要寓意有三,一是祈求神灵保佑,驱祸禳灾(特别是火灾),降福予苗民。二是欢庆丰收,歌颂上天恩赐,祈求一切吉祥如意,由于全族各户均派代表参加,在节庆活动中,鬼师祭神驱邪,求得精神上的慰藉。三是家族团聚,增深情谊,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并借机处理族内事务,交流生产耕作经验,促进农事丰收。
龙腾盛世旷古今
关坝龙舞,神韵独特行舞并重,气势磅礴,是集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大型民间舞蹈,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世界崇拜的产物,龙被古人奉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他们认为龙从雨,以龙舞来祈求五谷丰登。
据考订,关坝龙舞早在明清时期已自成一派,关坝龙以它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犷在渝南黔北颇具影响,关坝龙造型逼真,构图虚实相间,色彩明快夺目,龙头有吞山河纳万物之气,血口蚱角,长髯长鬃,双目出挺如炬。
关坝龙为儒龙,龙体长可达50米,表演时需排灯2人,龙头1人,龙身14人,龙尾1人。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司请龙仪式,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关坝传统龙身用竹扎成圆筒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贴金箔为饰,每隔五尺设掌竿,由舞师执掌掌竿而舞。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龙行导引。舞动时候,灯牌开道,云烟簇拥,巨球前后左右四周翻滚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套路丰富多彩,层层相扣,变幻莫测,或显富丽高贵之泱泱大气,或显得怡然自得的闲适之风,首尾呼应,加上铁水飞溅,人族涌动,场面沸腾,好一派欢乐吉祥画面。
目前,关坝龙舞有技艺成熟的龙师数十人,区级非遗传承人3人。
神秘苗寨“砍火星”
“砍火星节”系苗语“若琐”(或“坐梭”)的汉语译义,是万盛红头苗的传统习俗,历史悠久。每年农历七、八月份在各家族内部按户轮流负责进行不邀请其他家族和汉人参加,但是可以观看。“砍火星节”突出了苗族对神灵的祭祀、祈求,反映出其浓厚的民俗色彩。
相传,很久以前,在南岳山上,苗簇聚居山林之中。有一个苗族部落首领号称英雄火神,名叫幼叟,长年寄居山上以打猎为生。他的氏族人多地广,要经常性商讨氏族大事很困难,有一天,他想出一个办法来,在南岳山顶上升起一堆熊熊大火,火光四射,氏族成员闻讯赶来,紧紧围住大火,大家欢聚一堂,他们唱歌、跳舞、打牛、吹芦笙、踢毽、射箭、欢庆三天天夜不绝。此举得到了皇帝的赞许,封幼叟为火官(火神)。在幼叟的带领下,苗族儿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四季大吉。苗族后生们为纪念幼叟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拼搏精神,氏族规定每年农历八月或九下旬都要集聚家族主要成员举行盛大的砍火星节仪式,进行祭祀神灵、祈福消灾活动。砍火星节日期由各姓氏家庭自定,按家庭分别举行,各户轮流值年承办,各姓族长(今称“家长”)统筹一切。届时,各户的住地不管远近,都要自行按时派人(男女户主)参加该项活动,如有连续三年不参加者,视为自行脱离宗族。此俗沿袭至今,其程序虽已略有变化,但基本内容如旧。
“砍火星”的整个程序由苗族德高望重的鬼师(苗家巫师)主持,其活动的时间是在天色微亮、太阳未出之前。负责当年主办者的苗族人家,事前要准备好祭品及与祭祀相关的物品,并采伐一根枝桠较多的刺老包树,栽立在邻近主办者住宅的山野间一块地坪中央。当天凌晨,每户前来参加的族民要携带若干红色或蓝、黑、白棉线和旧布条以及未出兜的长约30公分的马儿笙草尖3根。主办人家,要将该户家中全部农具和主要家具、生活用品,堆放在住宅门坎外。各户代表则将携来的马儿笙草尖搁在刺老包树的枝桠上,将棉线和旧布条分别连结绞织成长辫,放在地上,摆成一个大圆圈,围住刺老包树和参加的人员。一切布置妥当,鬼师开始祷念颂词,在堂屋内祭祀神灵,然后,一手牵着一只尚未打鸣的小公鸡,驱赶着它绕着该农户各个房间走动,一手端着装有绿豆或黄豆的农用圆筛,一边滚动着豆子,将他们撒向屋内各处,一边以苗语唱祷:“太阳从东方升起,慢慢向西方落去,太阳升至高空,落下火星,发生火灾。这里住了几十户人家,请我鬼师来念经驱邪,大家住起才安身,火星师在此”,遂大吼三声,“邪魔鬼妖,赶快回避,统统滚远点,砍去火星,各户平安。”鬼师撒豆子,表示驱赶火魔。他绕屋一周施法之后,则离开住宅来到地坪,手持弯刀绕着圆圈内的苗民转圈走动,圈内的苗民则围着刺老包树跳起苗舞,边跳边唱,所唱内容大意是:“盘古开天地,造天造地造人烟,有了牲畜,有肉吃,有水喝,大家安居,要驱除邪魔,保障苗民不受侵害。”唱诵完毕,鬼师以火点燃棉线布条,持刀对准火焰,由东向西砍3次,并向刺老包树砍一刀,接着由站在圈外在祭祀开始前安排的持弓人,拉弓向西方射一箭,鬼师取过他的弓弩与砍火星的弯刀,交叉高举,诵唱一些诸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的词语,到场的苗民一一从刀弓下走过,至此,“砍火星”程序结束。接下来,燃起篝火,族民开始对歌、吹笙、跳舞,尽欢而罢,才共进早餐。菜、粮等食品,一般是由参加者自带,统一操办,也有由当年主办户招待的。
“砍火星节”的主要寓意有三,一是祈求神灵保佑,驱祸禳灾(特别是火灾),降福予苗民。二是欢庆丰收,歌颂上天恩赐,祈求一切吉祥如意,由于全族各户均派代表参加,在节庆活动中,鬼师祭神驱邪,求得精神上的慰藉。三是家族团聚,增深情谊,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并借机处理族内事务,交流生产耕作经验,促进农事丰收。
笙歌苗舞踩山会
徜徉在万盛的山村、石林间,时时会听到阵阵悠扬的芦笙响起,那婉转的旋律,仿佛在倾诉着一个千百年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