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画艺术赏析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画赏评 |
赵孟頫书画艺术赏析
http://s10/middle/4c9d28f9xc04691e23ad9&690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頫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作为特殊年代成长的书画家,赵孟頫书法时,认真而不落俗套,增减笔画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不是错字,因为它是书法。仅以《万盛经开报》报头为例,万(繁体楷书)字就没有加上最后的一点;盛字略带行书味,没有钩;开字注入了篆书的元素,中间写成了井(图1)。
http://s4/middle/4c9d28f9xc04689ef4ff3&690(图1)
http://s11/middle/4c9d28f9xc0468c6650fa&690(图2)
赵孟頫的作品常题“水精宫道人”款,而作伪者往往误将“水精”写为“水晶”,错写为“水晶宫道人”。赵孟頫在书法作品中往往签“孟頫”款,在绘画作品中则一般署“子昂”款,他的“烦”字写法,“兆”字的角是弯曲圆转的,形如“兆”的多为真迹,而挑角如“兆”的或折角作“兆”的多为赝品。“子昂”的“昂”字下部分写法如“币”是真的(图3),写中间无一横的“印”的是伪作。赵孟頫的一方“赵氏子昂”铜方印,据翁方纲考证,大德六年(1302)以前,此印尚完好;大德六年(1302)以后,因为赵孟頫从南方迁至北方的靖远,那方印章在路上似乎跌损了,上面的边框扁凹了下去,这便成为一个特殊的印记。如果这日寸书画中的年款仍署大德六年以前的纪年,那么这件作品便一定是有问题。
http://s13/middle/4c9d28f9xc05734b362cc&690(图3)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被称为是王羲之二代。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一是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二是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三是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四是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五是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六是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七是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八是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