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阿赫玛托娃简介及《安魂曲》背后的故事

(2010-12-03 16:52:3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歌习作
    阿赫玛托娃·安娜·安德烈耶夫娜(1889-1966),苏联俄罗斯女诗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是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出版的诗集有《黄昏》、《念珠》、《白色的云朵》、《车前草》、《耶稣纪元》以及长诗《没有主人公的长诗》、组诗《安魂曲》等。


         诗人简介及《安魂曲》背后的故事

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那么月亮呢?月亮是美丽的阿赫玛托娃。

    一位俄罗斯大师级的诗人,一位俄罗斯伟大的母亲,她的命运是如此坎坷。1910年阿赫玛托娃嫁给古米廖夫1917年这两位诗人离婚。十月革命后不久,尽管阿赫玛托娃选择了与祖国同在,然而命运并没有给她安排一条风顺的路。1921年她的前夫古米廖夫因塔甘采夫事件被捕枪决,她的诗充满了恐惧和忧伤后来的人生之路更加崎岖不平。她唯一的儿子(历史学家列夫·古米廖夫)因父母的缘故三次被捕入狱,一生中有二十多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作为一个母亲,阿赫玛托娃把她的这段不平常的血泪史记载成诗篇《安魂曲(Реквием)》,这是一首由14首小诗组成的抒情长诗,悼念那些在三十年代肃反扩大化中冤屈而死的无辜者,读来催人泪下。这首《安魂曲》是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巅峰,将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感情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铸成不朽的篇章。

汪剑钊在《阿赫玛托娃传》自序里提到一个细节,瞬间就刻录在我的大脑里无法删除:当时,为了保存这部作品,诗人不得已像生活在荷马时代一样,写完某些片段,便给自己最可靠的朋友朗诵,然后由后者背诵,在脑子里存盘,再毁弃手稿。这就是没有电脑的时代,被人脑所存盘的《安魂曲》!在这组诗中,阿赫玛托娃不仅是列夫的母亲,而且是整个俄罗斯母亲的代表。俄罗斯作家为什么有着博大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因为有着像黑土层那样博大深厚的俄罗斯人民的孕育。

    篝火已经熄灭,篝火下沉默的石头保留着火种,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薪尽火传。那些为阿赫玛托娃背诵记忆存盘《安魂曲》的人们,都是这样的沉默的石头;而这样的石头,是能够敲出星星之火的,而星星之火能够燃遍原野,这已是常识。1941卫国战争爆发,阿赫玛托娃身居塔什干仍不忘尽快获得列宁格勒的消息,在大围困的艰难时期她与她的人民同在,她以自己的诗歌激励人民,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卫国战争结束后,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再次遭到不幸。1946年日丹诺夫作了《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报告,在报告中发表了赫赫有名的评价,称阿赫玛托娃不知是修女还是荡妇,更确切地说,是集淫荡与祷告于一身的荡妇兼修女,这是与判决她儿子一样的冷漠严酷的判决词,不给他人的尊严留一丁点空间,阿赫玛托娃命中注定要下地狱。早在二十年代中后期,阿赫玛托娃曾被一度剥夺了发表作品的权利,她只好开始研究普希金,用来维持生计;如今又被禁发作品,为了生活,她只好开始翻译诗歌。她被苏联作协除名,直到1952年一切才得以平反。

俄罗斯的这些伟大的诗人们作家们,以他们无与伦比的广袤胸怀,为一个国家赢得了骄傲;阿赫玛托娃这样的诗人,成了不为世界所知的立法者(雪莱语),但这一切都是以曾经的巨大痛苦为代价的。痛苦如同远古的楔形文字。
1964年阿赫玛托娃在意大利接受了埃特纳﹒陶尔明诺国际诗歌奖。
1965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诗人喜爱中国古典诗歌,曾译过《离骚》和李商隐无题诗
196635日,因心肌梗塞突发,阿赫玛托娃辞别了人世。《安魂曲》不仅为一个人安魂,也能为一个时代安魂。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静静的涅瓦河静静地流淌,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淌……
女诗人在谢世前写的一篇自传中说:我在写诗时,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响彻着我国可歌可泣的历史的旋律之中能生活在这样的年代,见到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事件,我感到幸福。《安魂曲》正是这样一部响彻着没有前例的历史旋律和浸透着人的福慧境界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外号
后一篇:学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