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德经》解读心得所写的序言:感悟《道德经》
(2011-10-17 22:19:17)
标签:
国学《道德经》心得学习传统文化杂谈 |
分类: 学习体会 |
感悟《道德经》
(注:这篇文章,是为即将出版的解读《道德经》心得所写的序言。由于是自己写的,因此,不存在版权纠纷,故而在书尚未出版的时候先把序言发在博客里。以下是正文。)
现代人读《道德经》会遇到很多困难。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写的。老子究竟何许人也,学术界还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老子的生平事迹做了简单记载,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担任周守藏室之史,所以后人有时将老子称为李耳或称老聃。尽管有人对司马迁有关老子的记载持怀疑态度,但在经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场关于老子生活时代的大辩论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如下结论:老子就是老子,亦即老聃;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人,与孔子同时或略长;《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老子的伟大,源于《道德经》的伟大。《道德经》以短短五千言论道论德,给后人留下叹为观止的结论、不断探究的命题和纵意遐想的空间。
《道德经》是两千多年前写成的,其中的思想观念不能不受到春秋时期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当时的背景和环境中,老子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要理解其含义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这其中有三种情况:其一,《道德经》中有些语言文字在当时可能是流行用语,但现在已经不用了,理解起来有难度;其二,尽管一些语言文字现在也在使用,但古今含义发生变异,甚至完全相反,对理解老子思想带来困难;其三,有些看似简单的字,虽然语义古今相同,但属于假借字,如果不注意就可能产生误读误解。
如果是专家学者,当然可以比较容易解决这些疑难问题,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而言,不具有自己解决这些困难的条件和能力,因此,难免对《道德经》敬而远之。
《道德经》是两千多年前写成的,流传至今的版本很多,我们很难说哪一个版本是正宗,哪些话语是老子自己说的,哪些语言文字是后来者擅自增加的,今天的人们解读《道德经》,因为版本不同、文字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论,究竟哪些思想观点才是老子的真实或者说能代表真实的老子,很难区分和鉴别。
《道德经》是两千多年前写成的,其行文体例不同于现在,解读同一段语言文字的内容,因为断句不同,结论自然也就不同,要界定怎样的理解才符合老子的思想,真的很难,甚至永远也不会有观点一致的时候,只好见仁见智了。
很多学者致力于正本清源,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老子和正宗的《道德经》,其愿望美好,其精神可嘉,其付出多多而成效甚微,真的是困难重重、任重道远,甚至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目前看来无法完成的任务,除非有那么一天借助考古发现我们能幸运地挖掘出一部完整的真实的没有任何杂质污染的古本《道德经》,但这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现代人解读《道德经》有很多困难,但毕竟前人做了很多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为我们进入老子的思想世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使得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相对容易地感悟老子,感悟《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部十分特别的经典,其文字精悍内涵丰富,主题鲜明论述深刻。在构架体系表达思想的过程中,老子把自己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甚至另类思维以及独特的灵秀感悟、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用极富魅力的或严谨、或洒脱、或近似玩笑、或深刻含蓄的语言优雅地呈现于世,留给后世多少神奇的遐想。
作为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老子,以其无与伦比的抽象思维和绝无仅有的灵性感悟,在《道德经》里向世人揭示了他所理解的世界的起源、本原、运动、最终的结果,从他对“道”这一概念的描述足以肯定地判断他对“道”的认识达到了当时无法超越的最高峰,而最令人惊讶的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证明老子对天地万物起源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今天的人们感受老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感受他的抽象思维。
作为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的老子,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在《道德经》里向君王们阐释他的主张、宣传他的思想,以期打动君王之心、影响君王之情、改变君王之行。尽管现实无情地粉碎了老子的天真,但老子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乃是他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心。今天的人们感受老子,应该会被老子关注现实社会的精神所感动。社会责任担当和知识分子的良知是老子永恒的价值。
作为个体生命的老子,他对生命的感悟、对道的理解,使他能够比其他人更深刻地理解虚静无为、清心寡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从而能够以一种更洒脱的心态面对人生,活出自己的境界。不管他多么天真地期盼为君者能回归“大道”,也不管他多么无奈地失望为政者的举动,在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他想象和追求的目标渐行渐远的情况下,能坚持“无为”的,只有他和他的追随者。今天的人们感悟老子,也包括感悟老子的生活态度和执著精神。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要了解老子的生活状态几乎已经不可能了,但通过解读《道德经》进入老子的思想世界却是可能的,也是最有意义的,这正是其价值所在。
解读《道德经》,感悟老子的思想,对现代人而言,首先要破除对老子的“科学迷信”,不能把老子作为科学家来看待,尽管老子对“道”的阐释,与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把老子看做一个超越时代发展的“科学超人”,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毕竟不是科普读物,老子也不是从纯粹自然科学的角度“论道”。只有破除后人不经意披在老子身上的神秘光环,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姿态走近老子的思想世界。
解读《道德经》,感悟老子的思想,对现代人而言,还要破除对老子的“思想迷信”,不能因为老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述并强调了不能违背自然的思想观点,就把老子描绘成生态环保专家,就认为老子具有超越时代的“科学发展观”。只有把老子的思想置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解读,才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老子思想的精髓。作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老子只是阐述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学派的一家之言,一己之见,完全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立足现实的思考,致力于解决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而不是追求创立一个永恒的“思想王国”。
解读《道德经》,感悟老子的思想,对现代人而言,需要走进历史之后的“走出”,走出历史,回归现实,立足现代,汲取精华,古为今用。伴随历史发展传承至今的思想文化,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可资借鉴。今天我们解读《道德经》不是简单地做出正确与错误的价值判断,而是如何有效地吸收和借鉴其富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为我所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版本不重要,意见和认识不一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解读《道德经》,读有所识,思有所悟,学有所得。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一部解读心得,是我多年来研读、品味、思考、感悟《道德经》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读过很多不同版本的《道德经》译注及其解读,印象较深的有陈忠译注的《道德经》、王蒙的《老子的帮助》、楼观台任法融道长的《道德经释义》、熊逸的《中国思想地图老子》、杨润根的《发现老子》、辛战军的《老子译注》以及一些通俗版的读物。
当把自己的解读心得整理成册与大家分享的时候,我面临一个必须要作的选择,给自己的文字找一个版本作依据。在分析比较之后,最终我选定以中华书局出版的辛战军《老子译注》版本为据,尽管还有很多人对这一版本算不算“版本”存有异议,但我个人觉得,这是到目前为止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科学综合。这一“合成本”将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几个版本如王弼本,傅奕本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甲、乙本,荆门郭店战国墓出土的竹简本等进行科学比对、理性分析,最终博采诸本之长校订而成,所以我以此为据。
考虑到前面提到的诸多解读困难,我在最后附上《道德经殊字索引》。殊字,简言之,就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字、容易引起误解的字,在《道德经》中有特别含义的字等等。把这些殊字单列出来,做一些简单注解并标明其在《道德经》中出现的位置,以便大家在阅读时参考。
我的解读心得,不同于学术考据,一般不涉及学理探究,重在品味老子的抽象思维、灵性感悟,以此为出发点,点滴解读而力求整体把握,跳出历史而立足现代,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把老子为君王设计的为政之道与现代管理结合起来,从现代领导科学和管理理论的角度作一些联想和发挥。所以,八十一章内容,皆由原文、现代白话翻译、心得联想三部分组成。仅为一己之见,多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是为序。